第362部分 (第1/4页)

教导二师没有几ting轻机枪,重机枪只有36ting,仅仅相当于吉林军一个省防旅的水平。

教导二师的迫击炮有24mén,略超过三个吉林省防旅,但却比不过吉林军一个国防旅的水平。

教导二师有火炮12mén,也只相当于吉林军三个二流省防旅的水平。

而像吉林长官公署卫队团那样的另类,一个团装备12mén山炮,如此强横的装备,放眼全国,更是无人匹敌。

只不过,武器再强,也是要用人来cào作的。

九。一八后,鱼龙hun杂的东北军的将领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相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在想着站队的问题,帮谁?打谁?抗日?归降?

在外敌入侵的国难时刻,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可这样的事情偏偏就发生在东北军身上了,这不能不说是东北军的悲哀!!!

吉林驻军九个手握重兵的旅长中,第一个出来给熙洽站台的,是他的同学,独立27旅旅长兼延吉镇守使吉兴。

吉兴这个人,用现在一个流行词来说,也是“海龟”。因为吉兴是日本士官学校中国队第8期炮科毕业生,而熙洽正是跟他同一期骑兵科的同学。这一期中国留学生总共才54人。

只不过,在这54名中国留学生中,名气最大的,既不是熙洽也不是吉兴,而是倒霉的张辉瓒同学。

张辉瓒同学很不幸,不到一年前,他刚刚落入江西红军之手,被砍下了脑袋,绑在木板上顺着赣江飘下去了。

但幸运的是,在太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里,因为有了“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一句。自此,张辉瓒几乎被整整一代中国人所熟知。

不过,仅仅靠同学关系拉人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让吉兴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熙洽的原因,是因为吉兴和熙洽是同一个姓氏,爱新觉罗!吉兴属于满洲正白旗。

吉兴虽然没有熙洽那种“黄带子”的尊崇身份,不能算正牌子宗室,但是他依然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说到借日本人的手恢复满清,他打心眼里赞成。因此,熙洽一个电话,他就立马答应了。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很快,23旅旅长兼吉长镇守使李桂林也答应跟熙洽走。骑兵第4旅旅长常尧臣也归顺了熙洽。

对于旅长一时策反不了的旅,熙洽就对下面的团营长这些中级军官展开you降。刚刚从省城吉林撤出的25旅两个团是国防军,本来是张作相的起家老本,熙洽趁着旅长张作舟还在锦州帮张作相料理丧事,军中无主,把两个团长刘宝麟和夏洪谟都you降了,25旅不愿投降的部分官兵则在几个营长的带领下逃走。

这样,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熙洽就从一个光杆司令一下子就变成了坐拥三个半旅的实力派。有了枪杆子,吉林大部分地方政权只能纷纷就范。

吉林省当时一共有44个县,熙洽利用归降的军队控制了南部的20个县,从而从南面和经过朝鲜进入东北的关东军有了稳定的陆路通道。

有兵就有地盘,有地盘就有钱粮,这是东北这些绿林出身的将领们深信不疑的法mén。

前面说了,吉林省一共有8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现在已经有3个半旅被熙洽拉走,熙洽的腰杆顿时硬了起来。

不过,有兵还得有将,谁来带兵呢?熙洽自己军政一手抓,还要稳定后方,自然不能上前线。归顺的三个旅长倒是有资格带,不过当时胡匪纷起,三位旅长两位兼着镇守使,绥靖地方都来不及,更何况属下部队也是人心浮动,熙洽也不敢让他们离开原防区。几位投降的团长资历又太嫩。哪里去找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资历,关键还愿意为他熙洽出力,敢于正面和张作相对抗的统帅呢?

思来想去,熙洽想到了一个人,谁啊?吉林军中有名的于大头.

于大头的大名叫作于琛澄。于琛澄资历很老,当初吉林省只编两个师的时候,一个师的师长是督军张作相,另一个师长就是于琛澄于大头,吉林军的不少军官都是他的老下级。

于大头为人很豪爽。尤其是于大头有钱,他家里开着九天十二德二十一家商号,结jiāo朋友huā钱似流水,在军中人缘又好,黑道上也很吃得开。更重要的是,于大头因为牵扯进郭松龄反叛的事情,已经被张作相赶出了军队。对张作相视若仇人,让他来打张作相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果然,在熙洽的邀请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于大头,扔掉算盘重新穿上军装,当了熙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