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总在家里呆着也闲的发慌,还不如出来转一转,指不定还能收到几本合心意的旧书。

“小林子,把你手边那本给我看看。”

“林老师,你怎么过来了?”上林很惊讶,一边殷勤的将书递到他手上,一边询问。

来人是小学的老师林同茂,也是上林果汁的第一位顾客,更为她的旧书事业提供许多支持与帮助。她对这位老师可谓是尊敬尊敬再尊敬。

林同茂笑笑:“有点事。”

翻看书中的内容,半晌抬头,讶道:“这是……李健吾先生的签名……”

她笑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想来应该没人做假。”

林同茂手上拿的是本《莫里哀戏剧集》,49年出版,只有薄薄的41页,扉页却有李健吾先生的毛笔签名。这是上林几天前陪殷夜遥去省城,在一个小书摊看到的。据书摊主人说,有个文化人租他家房子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急匆匆搬走了,留下很多书,都送给了房东,这本书是其中一本。

房东不识字,家里的孩子也不爱看这些,索性就拿出来卖一卖。

上林花了三毛钱买下,房东还觉得卖贵了,颇有些不好意思。却不知上林更不好意思,这要是放在后世,别说三毛,就是三百都买不到这种签名版的线装旧书。

这个年代对旧书的关注程度简直为零。有钱人宁可花钱去买新书,也不肯把注意力放在宝贵的古文典籍上。尤其在经济浪潮冲刷下,更多的人关注着金钱与权力,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肯认真读书。

在他们看来,别人读过的旧书简直就是垃圾,应该丢到垃圾堆里和它们一起被焚化。

上林对旧书其实也没多少研究,感念于后世有一朋友,专门倒卖旧书典籍,居然也给他发了财,实在让她惊奇。想到后世里一本书动辄卖到几千元,不由动了心思。

她看书速度快,总是买新书太浪费,不如一边收购旧书一边卖出,既有书看,又能造福这附近的学生,还顺便收集了有价值的书籍。

可惜毕竟是内陆城市,不是文化中心,又不是在城市,有收藏价值的实在少之又少,只能安慰自己权当打发时间,反正也不靠这个养家糊口。

说到养家糊口,不得不提到张红卫的冰棍厂和摩卡猫猫文具店。

现在已是1987年的冬天,离着春节还有两个月。兴隆冰棍厂的生意一如名字,生意兴隆。每天凌晨三四点,从外地专程赶来批发冰棍的人排起长龙,等到日上中天批发的人群逐渐退去,零售窗口又在忙碌。

兴隆冰棍厂出品的几款冰棍已经闻名远近,逐渐打入了省城的市场。张红卫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用料上严格把关,把兴隆出品的冰棍做成了不大不小占据本地冰棍市场半壁江山的知名品牌。场地扩了一倍不止,四个生产车间日夜不休,厂里最近刚刚成立销售部门,四五个销售人员专门在外跑业务。

年前买了一台二手箱货车,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送货,直到下午才能回来。

殷夜遥的七千块自然早就还清了。现在秋家到底有多少存款,恐怕张红卫自己也迷糊。穷了半辈子,突然间富起来,倒叫她战战兢兢,捏着钱不敢乱花,除了扩大生产还是扩大生产,若不是上林和殷夜遥都拦着,她还想把钱全投进去,再建三个车间。

他们不同意的原因有二。

首先,目前看似供不应求,实际上是虚假繁荣。究其根源,在于兴隆冰棍厂的管理机制并不健全,批发专用的窗口和人员都不专业,常常是丢下这个去干那个,上林建议负责销售的只在窗口,收钱另一窗口,提货再有专人负责。张红卫照实行之后,果然改善了手忙脚乱的局面。

其二,树大招风。目前的局面已有很多人眼红,若再扩大生产未免太招人眼球,难保不会有人使坏,虽说张红卫在各个部门从不吝啬,却也保不住疏漏。

殷夜遥也建议他们暂且停一下扩张,把本地的地盘好好的稳定住,以后再求发展。

这一年多家里的环境由差到好,住的房子由紧邻茅厕到镇上最好的楼房,张红卫对女儿和殷夜遥的眼光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当然,最佩服的还是殷夜遥——在她眼中,女儿能有现在的见识,都是因为殷夜遥的存在。人家可是南方富商的子弟,家里做的生意大着呢,看看专程来教他的老师吧,哪个不是学富五车?

她觉得女儿简直就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才能得到殷夜遥的青睐。

摩卡猫猫文具店,是小镇异军突起的一间针对学生的精品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