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沈冲立刻把胡茵梦抛在脑后,他握住这位穿着旧衣服的瘦弱青年的手,极为热情的说道;“金老师,你好你好。”

——————————————

注1:这句话是根据杨祖珺的言论而来。

注2:耕莘是纪念天主教红衣主教田耕莘建立的教堂,属於耶稣会。这个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团体,自从1540年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教育文化艺术,对德国、法国的戏剧发展影响很大。基於这个传统,在台北的耕莘文教中心,一直都热心支持文艺活动,提供剧团排演场地。

第二卷 第十一章 金士杰

沈冲写《活埋》剧本的时候,最初考虑的演员是曾江,然而在张爱嘉说起舞台剧之后,他立马就想到了金士杰。

第一次知道金士杰,是看《黑金》。

在《黑金》里,梁家辉威压全场,刘天王黯然失色,然而其中有两个配角,却独具魅力,和梁家辉各擅胜场。

一个是李立群的部长,一个是金士杰的调查局上司。

李立群戏份多,以他的演技,出彩是理所当然的。

()免费TXT小说下载

而金士杰,仅仅露脸了一两分钟,打个酱油就走,却把一个在金钱和权势的压力之下,丧失操守的职场老油条,演绎的鲜明生动,尤其是他念台词时候,语气和表情相互配合,极为丰富,很有冲击力。

然后沈冲又看过了《棋王》、《天与地》等等电影,金士杰演的都是惊鸿一瞥的配角,却独具魅力,气质变化万千,无一雷同,令人难忘。

等互联网发达了,沈冲才知道这个瘦弱精干的演员,来头极大。

金士杰是台湾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服完兵役后,牧场养了一年半的猪,27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应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说个故事或者写个故事”,于是跑到台北,一边干苦力活,一边去参加各种零星的小剧场活动。

他白天在闷热的仓库里搬货点货,晚上睡在拥挤的宿舍里,下班后别人打牌、喝酒、看电视,他埋头写剧本。

然后,金士杰成了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

他外貌平凡,身材普通,却在剧场上屹立三十余年而不倒,备受推崇,可谓表演界的一代宗师。

而且金士杰特立独行,极具传奇色彩,比如他不穿新衣服,喜欢从朋友那里拿旧衣服回来,改好了再穿,认为旧衣服有人的味道;他的家具、电器,也都是别人不要的旧货,尤其奇葩的是,他还经常去朋友家吃剩饭——不是蹭饭,是真的吃剩饭,朋友吃过了,有剩菜剩饭,打电话给他,他才去吃;他对物质要求极低,扔到垃圾桶里的盒饭,都能捡起来吃。(注1)

所以说起舞台剧,沈冲立刻想到了他。

曾江饰演嚣张跋扈的角色,一项为人称道,然而比起金士杰,多了几分狂傲,却少了几分内敛,不太适合《活埋》这种需要挖掘内心情感的戏,更重要的是,整部电影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台词功底要求很高,在这方面,舞台剧演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就是不知道此时初出茅庐的金士杰,有几分巅峰期的功力?

耕莘文教中心的剧场不大,目测最多能容纳三百个观众,舞台上有几个演员,正在一对一的做着练习动作,为晚上的表演做准备。

几个人在剧场的尾端,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一边看演员做练习,一边轻声闲聊。

“沈先生,你的剧本,很有新意。”吴静吉是心理学博士,说话慢吞吞的,有种从容的感觉,“非常适合改编成舞台剧,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改编的权利?”

“请随便改。”沈冲连忙说道:“写的乱七八糟,能被你们看中,是我的荣幸。对了,金老师对我的剧本怎么看?”

()

“创意是好的。”金士杰声音不大,吐字极为清晰,力度恰到好处,“不过我觉得,很多对白都缺乏张力,而且不够幽默。”

“幽默?”沈冲一愣神,他极度反感后世香港电影无处不在的恶搞情节,所以在剧本中刻意控制,没想到金士杰居然说缺少幽默。

“人快要死了,绝境中的幽默,是最大的反讽。”金士杰不紧不慢的说道:“剧本里塞了太多的思想和情绪,需要给他们包上一层幽默的糖衣外壳,不然会太沉重,而观众不喜欢沉重的东西,说教味道太浓。”

“有道理!”沈冲恍然,搞笑不等同幽默,完全没有笑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他兴奋的拍了一下前排座椅的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