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这部纪录片拍了一年多的时间,翁维铨曾在西环一带,和吸毒人士一起生活了很久,用偷拍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有关毒品的资料,由此萌发了拍摄一部讲述贩毒故事电影的想法。

但不管是讲述贩毒的电影内容,还是伪纪录片的电影风格,在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东西,所以翁维铨找不到投资,他本打算自筹资金拍摄,正巧从朋友那里,听说了沈冲准备投资有新意电影的计划,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了一份个人履历和拍摄规划书给东方魅力电影公司,没想到很快就受到了投资的通知。

沈冲对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非常感兴趣,他本打算亲自担任翁维铨电影的制片人,不过最近几个月,一直东奔西走,忙来忙去,实在没时间,也不好再拖下去,只好把制片工作又交给了曾励珍,让翁维铨和他同时开拍新电影。

至于余允杭的《凶榜》,沈冲从公司收发室里挑了两个新人出来,担任助理制片人,负责预算控制,至于其他,一切放权,让余允杭自己负责。

翁维铨是学摄影的,所以需要曾励珍帮衬,而余允杭是ucla电影系毕业的高材生,回到香港后,先给胡金铨做助手,然后在tvb任编导,拍过不少剧集,严浩拍《茄哩啡》,他就是监制,有学历,有经验,有没有制片人,对他来说,问题不大。

黄宗霑曾十次获得奥斯卡提名,两次夺取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小金人,在五六十年代,一个中国人,能获得如此殊荣,是毋庸置疑的一代摄影宗师,他对翁维铨青眼相加,可见翁维铨的摄影水平绝对一流,所以沈冲跟着他,一起来挑选摄影机。

“翁先生好眼力。”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一旁,介绍道:“这款super…speed…lenses…announced是潘纳维申最新的产品,饱和度高,高亮足,行家首选。”

“好,那就租这个。”沈冲是看不出来好坏,他只知道潘纳维申是顶级的摄影机品牌,好莱坞很多大片的结尾字幕上,都有它的标志,就和笔记本电脑上的英特尔标志一样常见。

“翁先生准备用哪一款?”

“我用这个。”翁维铨提起一个小型的便携摄影机,说道:“这个重量轻,可以肩扛,可以手持,方便在人群中拍摄。”

沈冲好奇的接过来,摆弄了一会,咂咂嘴,说道:“这也不算轻啊,要是扛着跑一天,肯定得累趴下。”

“习惯了就好。”翁维铨说道:“也不总是扛着拍。对了,汪老板,你们有哪些摄影机承托系统?”

“有的,有很多类型。”那个中年男子,正是沙龙电影公司的老板汪长智,他拿出一本画册,很殷勤的翻到其中一页,说道:“你看这个如何?”

翁维铨看了一下,点头说道:“这个不错,意大利的加通尼(cartoni),好东西。”

()免费TXT小说下载

不过他马上又皱眉,问道:“但这租金?”

“加通尼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机承托生产商,从上到下,全是独家专利打造的,坚固平稳,能任意角度旋转,和潘纳维申是绝配。”汪长智带着职业的微笑,说道:“东西好,价格自然会贵一点,一分钱一分货嘛。”

“只要货好,价格好说。”赚的钱越来越多,沈冲也越发的大方,凡是能提高电影质量的,他都不吝啬,“翁先生不要担心预算,凡是拍摄需要的,都租下来,我会跟珍姐打招呼的。”

有了沈冲的首肯,翁维铨放开手脚,大肆采购了一番,沈冲跟在后面,打听一些器材的售价,暗自咋舌。

潘纳维申的摄影机只租不卖,租金虽然很贵,但还能承受,像另一个摄影机大鳄阿莱(arri)的产品,不带镜头,不带现场收音麦克风,价格就要200多万港币……而稍微好一点的镜头,售价就在百万港币以上。

除了摄影机,还有胶片,一本胶片要1000多港币,只能拍摄4分钟,如果拍10分钟的素材镜头,有1分钟最终可用,也就是1:10的片比来算的话,拍摄一部90分钟的电影,光胶片就需要20多万。

难怪有人说,在胶片时代,摄影机只要一开动,烧的全是钱。

所以在香港,如果一个电影导演,片比超过1:5,就基本找不到投资了……(注1)

沈冲拍《活埋》,就一个场景,器材要求比较简单,翁维铨要拍纪录片风格的电影,需要在闹市中拍摄取景,难度很大,需要的器材很多。

除了摄影机和胶片,还有灯光和布光设备,录音收音设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