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西宁的城市规模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基本上是倒着排位的。虽然也是省会,但除了烤羊肉还有些名气外,就再想不起别的了。

老四海刚刚做了一大笔生意,来青海的目的就是为了散心。按说青海的老百姓比陕西人还要贫穷,这种地方也不适合骗子施展拳脚。

下了飞机,老四海就被刺目的阳光照得睁不开眼睛了,他不得不在机场买了一副墨镜,戴起来活像黑社会老大。

从飞机场到西宁市区大约有三十公里的样子,路况不错,是新铺的柏油路。天空蓝得有些残忍,路边是寸草不生的辽远山丘。山颜色是焦黄的,老四海看着看着心里就别扭了,这些山怎么看都像一大锅窝头,一点食欲都没有。

人类的行为是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他们是强者。人类的无限繁殖使地球面积缩小了,他们攻山拔地,无坚不催,连青藏高原这么恶劣的地方都被占领了。也难怪野生动物们哭着喊着地要往绝路上走,它们实在是没地方可去了!

老四海不敢太招摇,搭机场大巴进的城,抵达市区已经是晚上了。他先是找了家宾馆,然后一头扎进附近的小吃城,一口气连吃了五十串烤羊肉,真香啊!此后的岁月中,每每看见烤羊肉,老四海都想会起西宁来。

事实上老四海在西宁仅仅停留了一夜,他对西宁的印象只是烤羊肉和姑娘们红彤彤的面庞。

第二天他便坐上了西去的长途车,一路颠簸一路游览,倒也惬意。

老四海最先到了色彩斑斓的塔尔寺,参观了传说中的十万座佛像,在寺前的小广场上看到为数众多的小偷。

然后他又去了日月山。据说日月山是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一站,走到此处,远行的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唐景象了。公主悲从中来,怀中的两面明镜便幻化成日月二山。从此日月山便成了汉族居住区和藏族居住区的界限。老四海在山上转了一会儿,好几个藏民穿着民族服装要与他合影,老四海清楚那些人不过是些道具,便婉言拒绝了。

后来他看到山下有一座木棚,估计应该是茶棚一样的营业场所,老四海便跑下去向老板要了一杯奶茶。老板的肤色像藏民,却穿着一件破旧的中山装。他瞪着老四海一口一口地把奶茶喝下去,然后殷切地艰难地问道:“味道怎么样?”

老四海刚才是走得渴了,喝什么都香甜,他微笑着挑起大拇指。老板高兴了,问他是不是第一来日月山。老四海听出他说汉语有些困难,回答也尽量简单:“我是第一次来青海。”

老板干脆搬了个凳子,坐在他身前唱道:“我们青海好地方啊,青海到处是牧场……”老四海笑得四肢招展,这个老板有意思,把歌颂新疆的歌改成青海了。后来老板又为他唱了一首花儿情歌,老四海兴奋得一个劲拍巴掌。老板当了一回歌唱家,别提多开心了。后来老四海向他打听青海湖附近有什么特产,老板说:“鱼,无鳞湟鱼!我听你们汉族人说红烧的无鳞湟鱼最好吃了。”

老四海奇怪地问:“你怎么会是听汉人说呢?难道你没吃过吗?”

老板说:“我是藏族人,我们不吃鱼,所以我是听你们说的。”

老四海好像听说过类似的习俗,的确是有一部分藏族人从不吃鱼。他对这个老板产生了好感,既然他不吃鱼就说明他手里没有鱼,也不会烹饪,更不会向自己推销了。老四海赶紧又要了一杯奶茶,他继续询问着:“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无鳞湟鱼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以联合国的名义(6)

老板说:“湖边有渔码头,你们可以直接向渔民买呀。当然了饭馆里也有卖的,不过开饭馆的老板都是汉族人。”接着他又指了指山上那些穿藏族服装的家伙,“他们也是汉族人。”老四海听得哈哈大笑起来,这老板的意思也太明显了,汉人出售的东西,全没谱。汉人办的事,太丢人!

后来老四海又和藏民聊了些风土人情,藏民叹息着告诉他:青海当地人,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都是实在人,他们从来不骗人。可这十几年中来了不少外乡人,这些人说的话,你一定要当心啊!老四海觉得这藏民虽然人挺朴实的,但看待问题却入木三分,当下就记在心里了。

当下老四海辞别了藏族老板,再次踏上西行之路。汽车大约行进了几十公里,老四海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波光荡漾,水天一色,几座小岛盆景一样装点着辽阔的地平线。老四海估计这就是青海湖了,这就是那个盛产湟鱼和鸟粪的好地方。

长途车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