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 (第1/4页)

所以冯奕枫只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制定自己的行业规则,让香港电影不至于在经历辉煌之后,萎缩到变得可有可无。到了二十一世纪,不管是香港的导演还是演员,不回到祖国拍戏,根本在香港影坛无法生存。可香港电影还是沿用守旧的一套,譬如香港金像奖,延续着那种保守的评奖规则,让不少想要进军香港影坛的电影人,望而却步,最后失望而归。

拍摄电影可不是在市场买颗菜那么简单,为什么荷里活的电影能够行销世界?除了因为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让荷里活电影迅速兴起。更为重要的就是恰恰适应了美国在哪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的倾销。

荷里活并不是所有都是大制作和质量高超的电影,里面同样也有小成本电影和烂片。不过因为严格的审核和经济效益机制,没有接受到考验的影片,迅速在影院落画,消失在观众的眼前。这样就保证了在可用资源的情况下,制片人和导演需要保证影片的质量,避免淘汰的命运,因为这就预示着投资会血本无归。

一部烂片能够赚钱还是一部好片能够赚取更多的金钱?恐怕有点脑袋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可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就因为盲目的跟风,盗版打击不力,影片的粗制滥造,严重的打击了电影市场和观众买票进影院的热情,让香港电影彻底沦为后娘养的,金像奖也沦为评审委员会哪些委员炫耀自己专业眼光和文艺气息的表现。

为什么香港的导演和演员回到祖国就可以拍摄出一部部卖座和优秀的影片?难道在香港就拍不成?为什么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只有回到祖国,才能一展他们胸中的抱负和他们的理念呢?难道香港人就没有一点容人之量,连电影人的生存空间都要扼杀?

这些都不是,一切全都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电影从业规则,让电影人和各大电影公司去遵守与执行。冯奕枫就是要推倒老旧残缺的制度,制定一套他认为可行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香港电影避免往后的尴尬地位,避免香港电影成为过眼云烟,继续多年来的辉煌,让香港影坛东方荷里活这个名字---名副其实。

ps:谢谢无敌神子、月票狂人没票了的打赏和支持!!!

正文 第391章 去留问题

()好看的txt电子书

开着哪辆买了好几年都不曾换过,除了引擎外,其余零部件都能够在开动时,合奏乐曲的老爷车,黄百鸣的内心从西贡开始,就没有平静过。(wWw。xunshu。org 寻&书网)因为今天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过震撼,让他到现在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伏。

坐在副驾驶的徐克,也勉强知道黄百鸣在挣扎着,他们身为好朋友,当然互相了解对方的嗜好和理想。黄百鸣年轻时曾是洋行经理,前途不可限量。可他却醉心于演艺界,直至偶然遇上麦嘉,才做出了重大的抉择,放弃人工高福利好的白领工作。从编剧做起,身兼导演和演员,在无线电视当演员的时候是用黄柏鸣为艺名,创作了电视连续剧【黄飞鸿】、【逼上梁山】等剧本,受到欢迎,此后进入电影界任编剧。

跟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奋斗影片公司”。黄百鸣不会成为股东和老板后,就自满自得。正值港产片**潮年代,电影开始兴旺,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黄百鸣凭借着这股东风,得到了雷觉坤赏识,出资整合“奋斗影片公司”,

与麦嘉、石天合作,成立“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行政总监。不但出任演员参与演出,更当上制片人。

从黄百鸣入行开始,他就一直想把自己的理念带入电影之中,让买票进影院的观众有视觉的享受之余,还能放松心情,大笑一场,以此来减轻一天来的工作压力。所以黄百鸣十分热衷于喜剧类型的影片。

新艺城刚成立,连续几部影片,都有不错的票房成绩,让黄百鸣信心满满,也对未来充满期盼,但这并不代表黄百鸣在工作上做得很开心。虽然他是新艺城的行政总监,可他却是合伙人中股份最少的一位。

掌控新艺城的是“影城电影(香港)有限公司”,紧握新艺城命脉“金公主院线”的是“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而掌握住“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是“九龙建业有限公司”,而“九龙建业有限公司”的大老板就是雷觉坤。所以新艺城的发展资金,亦或最终的拍板权,其实都是掌握在雷觉坤手中。只要他一句话,不管剧本是多好,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