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那渔夫笑道:“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娃娃是怎么进去的,听声音又不是本地人。可能是逃难走错了路,误入这芦苇荡里了。”那老妇道:“我儿,这件事就做对了。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两个娃娃是不是饿坏了,快让娘子给他们烧点汤水吃。”那渔夫道:“妈妈说的是,我让娘子烧去。”那渔夫又像魏青招手道:“小哥儿,过来见过我家妈妈。”

魏青携着安馨柔的手来到那老妇人身前,那老妇伸出一双如同鸡爪的手,在魏青身上摸着,嘴里道:“我儿,可吃大苦了。”魏青听那老妇人言语甚是慈祥,心里不由一热,暗道这婆婆原来是一个瞎子。

这一夜两个孩子似乎又回到了久违的人间,虽然说只是在船舱之内安歇,两个小孩似乎到了天堂,心里有说不出的平安喜乐。想着在那大沼泽所忍受的艰难困苦,两个人都是不堪回首恍如隔世。那对夫妻三十上下年纪,男的姓赵,女的姓柳,都是乡下那种极为实诚的人。那柳大嫂那为人极是热忱,当天就把两个孩子的衣服给浆洗补丁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兄妹俩随着渔船捕鱼。魏青虽然生长在乡下,幼时也喜欢捉鱼,那不过是水田里捉捉小鱼而已,这种真正捕鱼的生活对他来说还是很新鲜的。一上午的捕鱼收获颇丰,捕了百十来斤鱼,其中还有几尾七八斤重的金色大鲤鱼。那赵大郎告诉魏青这里是太湖的末梢,因为地势极其偏僻,又传说经常闹鬼,大多的捕鱼人都不敢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的鱼虾甚为肥美。赵大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偷偷地来到这个地方捕鱼,魏青心里纳闷,这夫妻俩一看就是那种勤奋的捕鱼人,所捕的鱼也不见少。为何生活却过得如此潦倒,捉襟见肘甚为不堪?

把鱼收拾好后,魏青和赵大郎来到船舱里吃中午饭。几人刚刚坐停当,那婆婆笑眯眯地开了口。她对赵大郎道:“我儿,你明天是不是要和大嫂去集市卖鱼?”那大郎赶紧恭恭敬敬地答道:“是,妈妈!”那老妇又道:“我儿,这两个小官人在芦苇荡里流浪多日,身子甚为羸弱。你明天去集市上买了鱼,割些鲜肉回来,给两个小官人补补。”那赵大郎应了一声,声音却甚为勉强。

老妇怒道:“怎么?不愿意了!心疼你那几个钱了?”赵大郎赶紧释道:“妈妈,孩儿不敢。”那老妇缓和声音道:“人常说同船过渡乃五百年的修炼,这两位小官人落难至此,也是我们前世的缘分。我们家里再艰难,也不要失了做人的礼数,让人家笑话我赵家人不知礼仪。”

魏青见那婆子虽是乡下人,却颇有见识。心下感动赶紧道:“婆婆,小可谢谢你们的相救之恩,小可兄妹也是乡下人,粗茶淡饭惯了。还是不要去枉费钱财,做正事要紧。”

能老妇慈祥道:“哥儿,你是乡下人这点不假,这位小姐那里吃过这般苦?老身虽然眼瞎,年轻时也在那大户人家服侍过老爷夫人,这小姐衣料质地可不是一般的乡下人穿得起的。我不知小姐为何沦落至此?可乡下人也不能没有礼数让人笑话了。”

魏青心道这婆婆好生厉害虽然眼瞎一摸衣服就知道人的来历。那老妇又道:“小哥千万别怪我家大郎不识大体。那是老身拖累了他们。大郎如此,原是想攒钱给老身治病。”说完又哀伤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这家人是太湖渔民,世代就在这太湖流域以捕鱼为生,为人忠厚老实本分。赵姓渔民父亲早年亡故,是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谁想母亲在老年之时患了眼疾。赵大郎夫妻生性勤俭,又没有小孩拖累,积累了一点家资,一家三口也算其乐融融。那赵大郎虽未曾读过书,却十分恭谨孝顺。为了给母亲治病,夫妻俩省吃俭用到处求医。谁知那医药费竟成了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几年下来夫妻俩欠了一屁股债,只好把岸上的房子土地变卖了,举家迁到这渔船之上艰难度日。

魏青上船之时就观察过那老妇的眼病,觉得那老妇并不是真瞎,只是又严重的眼疾而已。当下站起身来,对那赵大郎施礼道:“赵大哥,我兄妹二人承蒙大哥一家搭救,无以回报。婆婆的眼睛就交给小可好了,小可愿意給婆婆治眼病。”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最惊讶的莫过于安馨柔了,她心道青哥哥又在说什么胡话了,他哪里会治什么眼病。那赵大郎更是惊喜交集也站起来道:“小兄弟,你…你莫要…开玩笑,你会治病?”

魏青见他眼中疑惑,知道他是见自己年纪尚小,不肯相信自己。暗道我如何撒个谎诓骗于他,让他相信自己。就道:“大哥,你有所不知,婆婆刚才猜的不错,我家小姐是扬州名旺之族,家中世代为官。前些日子到临安去看望外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