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得到了对臂力和稳定性要求较低的mp38,格拉夫将自己原本那支带狙击镜的毛瑟步枪移交到了列兵马科斯。坦泽手里。这位来自符腾堡的新兵今年只有17岁,若是在那个拥有《劳动保护法》的年代,这样的行为恐怕是有雇佣童工之嫌的。好在这孩子育得早,眼下已经有一米七五的个头,除了身材单薄一些,扣上钢盔、穿着制服、拿起步枪,也像那么回事。

最后,原始而简单的毛瑟98k手动步枪交到了16岁的列兵卡尔。特奇梅尔手里,他有着一头洋娃娃般的金,满脸稚气,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帅哥,白皙细嫩的肌肤估计要让许多年轻姑娘都羡慕不已。只是说话有些小声小气,而且总是一副怯生生的表情,还老喜欢躲在马科斯。坦泽背后。

虽然枪械装备严重不足,但这一次给各夜战小组配的弹药还是十分充足的。林恩的战斗小组领到了整整三箱弹药,包括7。92毫米普通弹、7。92毫米中间威力弹、9毫米手枪弹以及m43木柄手榴弹(拉索在顶端的那种)、m39卵形手榴弹。此外,军需官还特意交给林恩一个稍小的木箱子,里面装满了战场上很难得到补充的7。63毫米驳壳枪弹。

将弹药扛回到临时宿营地,林恩一声令下,四名士兵便整齐地列于一排。虽然这是一个比普通步兵班还小的战斗团队,可号施令的感觉仍然让林恩倍感豪迈。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里,凭借军衔、经验以及威望上的巨大优势,他毫无疑问的拥有绝对指挥官,而且士兵们也算各有所长。接下来,就看自己能否当一位“神奇教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他们调教成为表现合格乃至优秀的德意志军人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己之力】………

“马科斯,来,把枪给我!”

趴在潮湿而泥泞的田野中,林恩将突击步枪搁于一旁,从列兵坦泽那里要来装有狙击瞄准镜的毛瑟步枪,端起来对前方扇形区域扫视了两遍。

他们此时的位置距离前方的苏军阵地还有大约两公里,那些防御工事一看就是随着进攻部队到来而临时构筑的。没有铁丝网,没有反坦克壕沟,估计连防御性的雷场也没有。真正阻挡林恩他们向阵地渗透的是那些彻夜不休的探照灯,它们彼此相隔一公里左右,沿着蜿蜒漫长的阵地部署,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排望不到边际的路灯。明亮的光柱刺破了夜的黑幕,沿着并不规律的轨迹在阵地前方扫动,提防着意图袭击或穿过本方阵地的德军战斗部队!

再往前就该进入苏军重机枪的射程了,林恩心想,若在靠近苏军阵地的途中被对方发现,即便能够找个弹坑或洼地躲避子弹,苏联人也有不下一百种方把自己这区区五人消灭掉。从苏军阵地的走向来,徒步绕过阵地恐怕一整晚也无做到。如此看来,摆在自己面前的路似乎就只有“橄退”这一条了。

是否会因为空手而归受到同伴嘲讽并不重要,不轻易服输是林恩从小养成的性格,短时间内完成从菜鸟士兵到夜战精英的蜕变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既然想要再立战,想要好好磨砺手下的士兵们,顺带给己方部队减轻防御压力,就必须想方设越过当面的苏军防线。

抬手看了看表,这时候才晚上9点不到,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供自己发挥,林恩咬了咬嘴唇,然后以毫无商量余地的口气说道:“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我想办搞掉俄国人的探照灯,你们跟在我后面,不要太近,也不要掉队,尽量不要发出声音,照着我的样子做,明白吗?”

有人回答“明白。”有人回答“嗯。”也有人以沉默作为回应。

林恩很无奈,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指挥官,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场清道夫,一个奶妈式的战争保姆。

略略思量,林恩卸下蓄电池盒和带红外线设备的,胸,将其交给列兵坦泽携带,自己带上酗倍瞄准镜的毛瑟娄枪以及随身携带的驳壳双枪,捋起袖口,压低钢盔前沿,义无反顾地化身为“战场黑猫。”躬着腰飞快地朝裤跑去。

最初五百米是苏军探照灯光柱较乒“光顾”的区域,林恩一边跑一边观察,带着士兵们朝两盏探照灯之间的区域去。等到靠近了防线,他开始以弹坑和自然形成的洼地作为跳跃前进的支点,每次离开一个支点之前,必然观察好下一个落脚点以及苏军探照灯的方向,寻找到相对安全的时机,尽可能压低身子,用冲刺的速度完成这三四十米甚至更短的“跳跃”距离。如此往复了数十次,在距离苏军防线不到三百米处觅了个又大又深的弹坑停下来。

与外面的泥泞地面相比,这弹坑内部较为干燥,细沙粒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