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对立使得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必然遭到西方国家的压制,这和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状况有些相似,我们目前和苏联直接展开合作的机会虽然渺茫,却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对立。”

顿了顿,安德里转头朝向戈培尔:“至于美国,看似狡猾的功利商人,已经悄然成为这叮,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他们的海军比英国和苏联加起来更为强大,空军更是过了其他国家之和,6军战斗力不太强可胜在装备物资丰富。更让人忧心的是,我们得到情报,他们正致力于研一种威力空前的级武器,我们暂且称之为,铀弹”根据顶级物理学家在刃年代末期的理论研究,这和武器具有瞬间摧毁一座城市的能力,它若是先诞生在美国,必使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强国家,而这也可能最终促成他们出兵攻击苏联:美国和苏联的战争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复兴良机,但若是没有能够和制衡‘铀弹,的武器,我们就很难在政治上立足,所以……,我们自己最好也能掌握这和级武器!”

这番话乍一听让林恩觉得就是两日前自己和安德雷谈话的改良升级,但仔细琢磨就现安德里当时是绝对有所保留的在与林恩的谈话中,他并未就级武器进行详细的叙述,也没有明确提出“铀弹”的概念,更没有深庶分析英美苏这三个国家的战略态势。不过以林恩这后世人的眼光,安德里的分析预测在大方向上还是非常准确的。只是美国独享核弹技术的时间并不长,4年之后苏联也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从而为冷战和核威慑时代的出现打下了铺垫。至于这4年间美国是否真正考虑过以核战方式消除苏联威胁,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说法: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安德里说这些,戈培尔迎着他的目光不住点头。在当年的第三帝国,戈培尔的继承顺位排在戈林和希姆莱之后,不懂军事,也从未真正指挥过战斗,但评其眼光与功绩,却是个不逊于任何人的关键先生,甚至有人认为这位搞宣传出身的小个瘸子才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形成和崛起的第一功臣。

在竞争选票时,他积极展开游说、讲演和宣传,为国社党逐步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精心策划和包装下,阿道夫希特勒逐渐成了公众心目中的神,在兴登堡死后成功登上了元之位;战争后期生刺杀事件后,又是他积极组织镇压并及时通过广播电台布挫败谋杀的公告,挽救了垂死的帝国政机……

“先生们,说说各自的意见吧!”戈培尔从容地扫了一眼在场的几个关键人物,尤其是巴赫和他的第一副参谋长。

只见要人物巴赫不‘隙不忙地将茶杯放入托碟:“完全赞同。”

听这语气,林恩察觉不到丝毫的迟疑,想来安德里少校事前已经做通了戈培尔和巴赫的思想工作,那何必召大家来开这样一场“茶话会。”只是来这里碰介,头、见个面?

“完全赞同!”巴赫的禹手、战略参谋部第一哥参谋长瓦尔德斯的口气也如出一辙。

有着直接关系的关键人物都已经投了赞成票,余下的人自是没有二话。

接下来,戈培尔很自然将目光投向安德里,上校心领袖会地宣布说:“鉴于此次行动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我们决定晋升柏特莱姆中校为6兵上校,担任行动指挥官,全权负责计划实施和人员调配;晋升加尔戈少尉为6兵中局,担任行动第一赢指挥官,全力协助指挥官展开职定任务:”

林恩刚刚的疑huo随着话音落下而解开,转眼间升了军衔、得了官职,他却难有喜悦之sè,因为在他原本的打算中,参与行动的条件是由自己担任全权指挥官,负责人、财的调配,顺带再讨论一下“瓷娃娃”的问题。本来以之前与安德里谈话的份量,林恩觉得这样的要求是很有可能获得满足,却不想自己玩政治真是太nèn了。人家一面搞定了自己的上级领导,一面请戈培尔出来见证,现在木已成舟,自己哪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得到了任命,柏特莱姆当即起立并义正言辞地表了决心。林恩想了想,虽说自己这么会儿功夫也捞了个赢职,亦成为同期普通军官班学员中第一个晋升成为中局的,可如果不趁现在提出自己设想的要求,一旦行动开始后完全沦为别人的棋子,那可就万事不妙了。

“能够得到部长阁下、巴赫将军、安德里上校的赏识,在这样一次意义重大的行动中跟随柏特莱姆上校这样的情报精英,我个人无比荣幸:也正如我之前向巴赫将军、安德里上校报告时提到的,我是一个擅长小队作战的战斗指挥,在出谋划策方面也有信心,唯独情报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因此,我希望能够选拔一些精锐的、忠诚的战斗人员,以备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