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 (第1/4页)

循着那三架飞机的飞行踪迹追看,林恩的视线中不断有类似流星的光亮闪过,那明显是串『插』在机关炮弹里的曳光弹。到了二战末期,空战技术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活塞动力、目测指引、机枪炮攻击向喷气动力、雷达指引、机枪炮与火箭弹混合攻击转变,距离后世的超视距作战还需要很长的发展历程。

此时的夜间空战比想象的更加原始,也让飞行员们难以施展常规空战的技巧,正因如此,林追看了足有一分多钟时间,双方还在夜空中不断绕着圈子,追击者使用的是更为节省弹『药』的短『射』模式,可接连七八次攻击之后,机上的弹『药』恐怕也不多了。

就在林恩开始担心那架苏军战机会带着对战场的观察情况飞回苏联或至少飞出无线电干扰区域向指挥部报告时夜空中突然出现了绚烂的火球。他双手发力以便稳住望远镜,夜幕下,那个火球带着惯『性』速度向下坠落,直到落地前火势也没有熄灭。

仅凭这样的观察,林恩难以确定坠落的就是苏军飞机,好在片刻之后接连两架飞机带着延续的轰鸣声从头顶飞过,他这才放下心来。

至少在苏联空军面前,m#262仍保持着明显的技术优势。

随着距离的增大,高速飞行器的破空呼啸声逐渐减弱,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失,那种轰鸣声又从低到高响起,最终两架战鹰以大约两百米的高度飞速掠过战场。以这个时代的雷达和弹『药』技术,它们并不能对夜间的地面战场进行火力支援,可它们的存在对敌人至少是一种心理上的干扰和震慑。在这之前进攻苏军最大营地的战斗已经进行了接近一刻钟时间,八辆雪豹以及两百多名夜战兵的投入并没让战斗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看得出来,苏军部队的防守决心十分坚定,他们的主要战线已经被进攻方的坦克和夜战步兵撕裂,残余人员便一组一群地拼死抵抗。他们有的藏在雪坑里有的躲在冰沟中,这些都是不利于红外夜视仪观测判断的。此外,一些苏军士兵利用重型迫击炮从左侧大约四公里的山岩地带实施远距离的无差别攻击,这固然杀死了一些友军,亦对帝**队的进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好在从外侧滑雪迂回的夜战小队刚刚解决了那个棘手的麻烦。现在,夜战营第|连的官兵们已经开始清扫残局了,为了不影响进攻速度林恩直接让后面赶上来的夜战营第3连绕过这处苏军营地向海岸推进。

当两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三次从头顶上空呼啸而过之前在苏联潜伏了两年多时间的弗朗茨感慨道;“原来他们才是真正优雅潇洒的帝国骑士。”

林恩放下望远镜,很认真地回应说;“其实飞行员不好当

目送两架m#262朝基地方向飞去弗朗茨转过头看着林恩,那疑『惑』的目光显然不明白林恩所指。时至今日,圆盘飞行器的秘密仍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林恩也算是其中的一员。

此时怀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格哈特.德斯切尔上尉,一名专职的夜间战斗机雷达『操』纵员,当雷达站人员传来明确的指引时,他抬起头透过座舱盖朝右前方看了看,夜空中除了那轮明月并没有哪怕一颗闪亮的星星。他们之前击落的目标看起来是一架单翼单发的侦察机或者战斗机,基本不具备夜战能力,但苏军飞行员的闪避技巧显然是非常纯熟的,以诺尔.海洛特中校这样的夜战王牌也费了很大一番力气才将它击落,弹『药』显然是比油料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夜鹰小队······二号目标高度方位北偏东10度,正在海岸线附近飞行,时速约公里······”

“我们的雷达发现它了吗?”

同样听到雷达站的指引,坐在前部驾驶舱里的海洛特中校用机内的有线通讯向自己的搭档发问。

德斯切尔上尉答道;“是的,就在右前方,我们正朝它飞呢!弹『药』无多了!”

“时速320公里的大家伙,应该是一架远程的巡逻侦察机,这次争取一炮将它结果!”中校这句话是一半判断、一半猜测。

德斯切尔上尉没有答话,即便前向的机关炮弹『药』耗尽,他身后的两挺斜向机关炮也还有用武之地。在夜间空战中,从敌机下方“开膛破肚”的技术难度其实比追尾攻击稍小一些,因为攻击者至少不必担心速度差导致的相撞危险。

以超过冫公里的时速飞行,mh262每分钟能够跨越十几公里的距离,而它的爬升『性』能同样出众。这还不到一根烟的时间,高度计上的指示就从400米提高到了|米,而雷达显示的目标位置也从上方变成了下方。距离还有500多米,德斯切尔上尉正要提醒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