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 (第1/4页)

“挪威军队不足为惧,关键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盟国和苏联的态度,如若他们意识到特隆姆瑟被第三帝国的军队控制着,他们是否会迅速达成谅解从而停战,转过头来集中力量对付我们?”恩斯伦中校道出了在座众人的心声,这也同样是林恩长久以来所担心的问题。

林恩回应说:“西方盟国的态度现在最难捉摸,反倒是苏联……据我所知帝国大本营已经以特殊的方式和他们达成了秘密合作协议,一旦北欧之国宣布从挪威独立,苏联人卷入事件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他们从上到下都已经被美国的原子弹激怒了,现在与西方盟国协商停战简直就是跟杀害家人的仇敌言和,以斯拉夫民族的刚硬性格是难以接受的。”

恩斯伦中校点头表示理解,他旋即又问:“即便只有西方盟国投入兵力,他们的海军及陆战师也足以攻占纳尔维克和特隆姆瑟,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强袭盟军驻欧洲司令部?”

“不错,一针见血!”林恩环视众人,“以我们的现有力量,能够为大本营分担压力也只有这一条路是最为有效的——我们必须全力破坏西方盟国在欧洲的指挥机构,使得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丧失大脑中枢,为北欧局势的沉淀争取时间。如果苏联军队趁着这个机会发动反攻,更能够牵制西方盟国的力量。”

在指挥部主要负责情报收集分析和作战策略谋划的沃尔里希语态冷峻地说:“我们的敌人已经吸取了纽伦堡之战的经验,他们的驻欧司令部已经严加戒备,甚至在同一城市布下了双司令部的假目标,真正的指挥部设置在周边全面封锁的军营内,所以此次行动难度之大是远超纽伦堡行动的。”

林恩的眼光自然而然地望向这位老战友,为了策应戈林那一路的护送队伍,他和他的特遣队员们在符腾堡南部山林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整队人马折损过半,残余官兵能够活下来还多亏了当地的德国居民搭救。从他的语气和神态来看,九死一生的经历非但没有让他变得怯懦畏惧,反而让他变得更有韧劲也更为理智了。

“不错,袭击盟军驻欧司令部是苏联方面屡次尝试又屡次失败的,他们应该想尽了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的办法,所以我们此次既要充分利用我们的独特优势,又要跳出惯性思维套路。”林恩简单比划道,“躲在壳子里的敌人子弹难以企及,那么我们就把他们给引诱出来,在运动的过程中给予其致命一击!”

“可我们怎么才能把敌人引诱出来?”恩斯伦中校的表情像是在说:盟军将领们又不是灌木丛里的野鸭,一早到猎犬的骚扰就会飞出来给猎手瞄准。

林恩打了个响指:“这依然是问题的关键——幸运的是,我恰好知晓驻欧盟军的高级指挥官们近期要分别到德国和荷兰视察军队的整备情况,在这方面美英两国可是下了血本的。”

!@#

………【第77章 咖啡馆里的战略】………

全文字无广告第77章咖啡馆里的战略

在不莱梅安排妥当了第7编遣战队的备战事宜,林恩连夜赶回荷兰。冬季战事的惨败使得盟**队元气大伤,经过了这么几个月的恢复调整,重启战端之后美英法波军队的战场表现有所好转,但苏联军队的实力和韧劲摆在那里,外界普遍担心盟军顶多推进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就又会在苏军的强力反击下折戟。纽约遭到原子弹侵袭之后,美国政府宣称一月之内征募新兵六百余万,英国和法国政府也展开了新一轮征兵扩军行动,但将平民训练成合格的战士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实现的,要填补前线军力的空缺,德国、奥地利、瑞典、挪威、土耳其以及荷兰这些新近加入盟国阵营的力量比“远水”更为有效。

瑞典、挪威两国目前的总人口还不到一千万,军队规模和质量极其有限,它们的真正贡献在于进攻苏联的前进跳板;奥地利虽在二战之后沦归国力有限的内陆国家,毕竟从第三帝国继承了可观的军事基础,而德国、土耳其这两个称得上大国的可说是虎狼凶猛,一方面它们坐拥战力强悍的百万雄师,另一方面都不是容易驾驭的主。怎奈当下的战争形势已不容有失,盟国只好敞开向这些军事准备“严重不足”的国家输送军火物资,结果当月被苏联潜艇击沉于大西洋海域的两艘货船皆满载枪炮,德国、奥地利和土耳其因而组建了60个美械师并扩充了独立的装甲和炮兵部队,英国和法国亦将本**火库里所剩不多的储备搜刮出来,供荷兰和挪威补充了7个师的军械。

即便是有过战场经验的老兵,拿到新装备后也不能立即奔赴前线,盟军的新生力量各自在本国展开轰轰烈烈的训练演兵,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