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没办法,谁叫当时日本“唐风”如此盛行呢,大家要通过搞基来加深内部的团结啊。

在一部伟大的科普巨著里提到过,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之中,唯一有明确记载,始终不曾搞基的诸侯主君,似乎就只有“猴子”丰臣秀吉了。而他的家臣还对此意见很大,总是抱怨说主公不懂风雅,不肯跟他们一起滚榻榻米交流感情……

有腐女专家说,丰臣家之所以二代而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臣秀吉不喜欢搞基,也不组织家臣们一起搞基的缘故。这样一来,丰臣家内部就没有建立起一个同性恋关系网,从而导致丰臣家长期矛盾重重无法缓解,缺乏凝聚力,再加上根基不扎实,所以秀吉一死就彻底崩盘了。

经过猴子丰臣秀吉的杯具后,大家认识到要想在日本这个地方混得好,搞基很重要。

领导要带头搞基,这样才风雅,于是长得不算差的宋伯虎菊花盛开。

当然了,宋伯虎穿越过来的理想不是为了和领导搞基,他有更远大更高尚的目标。

于是,他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提出了灭亡明朝的三策。

第一,通过和东林党的合作,加剧江南地方富商抗税的活动,让大明政府收不到税,使得明朝朝廷的财政崩溃,怂恿明朝皇帝在北方增加农业税,加剧社会矛盾使其最终被推翻。

第二,和北方后金政权结盟,趁火打劫攻下朝鲜,赶走毛文龙,让努尔哈赤没有后顾之忧。

第三,前期在建奴面前装孙子,表现得非常萌。待建奴入关后烧杀抢掠一段时间,激起民怨,马上趁势而起,抄袭宗方小太郎《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昭告天下宣扬中华正统,驱逐鞑虏,一统神州。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赏。’又曰:‘唯命不于常,善者则得之,不善者则先哲有言曰失之。’满清氏原塞外之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皇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

……(还没发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煽情描述空白待补)

贵国自古称礼仪国,圣主明王世之继出,一尊信义,重礼让。今鞑虏蔑视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义莫甚矣。是以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师,败于xx(还没开战,地点空白待补),歼于xx(地点空白待补),溃于xx(地点空白待补),溺于xx(还是空白待补)。每战败衄,取笑天下。是盖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天下与弃之因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以问罪于鞑虏,将迫清主面缚乞降,尽纳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后休矣。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所愿爱新觉罗氏,不及耸从士卒也。若谓不然,就贵国兵士来降者证之。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切望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皇协军,以遂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应乞于宫聚义。故船载粮食、兵器,约期赴肋。时不可失,机不复来。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宋祖所笑!”

在宋伯虎慷慨激扬的朗读声中,一帮老倭寇小倭寇眼冒绿光,直呼袁老虎是他们的诸葛亮啊。

这部檄文的作者宗方小太郎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日本间谍,其在甲午战争中冒死潜入威海卫军港侦察,并在暴露行踪后成功脱逃,立功甚伟,为此得到过天皇的破格接见。此人自幼喜读历史,1884年中法战争时来上海学习中文,并打扮成中国人历游北方九省,加之刻苦攻读,成为日本著名的中国通。他协助另一著名间谍荒尾东方斋在上海开办日清贸易研究所,培养间谍人才,学成学员多达130多名间谍,分散到中国各地,在甲午之战及此后为日本发挥重要作用。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对中国人民进行宣传的檄文,对清国治下的人民实行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宣传策略以进行战争准备,文中将日军描绘成从黑暗的满清统治下拯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说明了满清的蛮夷本性,号召华夏人民群起推翻满洲**统治,建立中国,报当年中国被满洲所灭,剃发易服、扬州十日之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