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1/4页)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各种念头驱散,洪易清楚自己的身份与实力,这等存在的事情,他还是不要乱插手,他只是太师府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出子弟,乱掺和进大人物之间的较量,绝对会被碾的渣都不剩。

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气息有些混乱,装作收拾物品的洪易,林夕不由的暗自感慨了一番,主角就是主角,虽然实力低下,但这份敏锐的感应力,可真不是说着玩的,虽然他刚才没有将气息彻底的收敛,但也不是还处于凡人境界的秀才们所能感受到的,但偏偏这洪易似乎察觉到了他的不凡之处。

观察了一番周围的考生之后,林夕便不再关注这里,而是神识向着贡院的主考房内探去。

贡院的主考房内,坐着几位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的考官,其中一位,当堂正坐,一脸严肃,大约四十岁的模样,正是这次主持乡试的主考李神光,当朝名臣,礼部尚书。

“嗯?已经中午了,各方考官有推荐上来的卷子没有?”李神光询问道。

“回大人,确实有些才思敏捷的考生,已经交卷了!”几个副考官连忙跑进来,把手中的一张张卷子抱上来,扯开密封,铺在桌子上,让李神光观看。

“嗯?这篇大谈仁义礼法,看似刚正,挥斥方遒,但刚毅木衲近仁,满嘴里说大道理的,都是伪君子之流。”

李神光看了几篇,都摇摇头,把文章抽到一边。

旁边的副主考也凑过来看,摇摇头,把这些定为了落卷。

“嗯?好字!这一篇,有些不同寻常啊!”

突然之间,李神光看到了一篇文章,字迹灵动如飞,立刻点点头,又看着文章的破题,“圣帝之心,唯虚而能通也。”

“好,好一个唯虚能通,我辈读书,先要诚心,心诚无私,自然礼法通,万物一体。”

身为心学大家的李神光,看到这片以心学为论点的文章后,顿时心怀畅快,当下就要将其定为此次科考的第一名。

“大人,请等等,您看看这篇!”

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副考官递过来了一份文章,请求李神光过目。

“好字!”李神光起初只是随意的一扫,但看到试卷上的文字之后,顿时挺直了身子,“这种字体,古朴苍劲,更是给人一种岁月流逝的感觉,先不论文章如何,此人在书法之上,已经达到了书法大家的水平!”

先是夸赞了一番字体,李神光随后品读起文章来,随着一字一句的品读,李神光的神色逐渐的严肃了起来,到了最后,竟然有种气喘吁吁的感觉。

“这考生,当真是了不得啊,‘我思故我在,睁眼之时,世界与我同在,闭眼时,世界与我同归寂寥’,‘心随意动,一年世界生,一念轮回灭’,简直是将心学演绎到了极致啊!”

容不得李神光如此惊叹,就算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李严老丞相,也不敢说出,世界与我同在,世界随我心念而动之语,这简直就是对于心学的一次极大提升,是对于理学的一次严重挑战。

“这两位考生是谁?将履历报上来!”揉了揉额头,李神光心里已经有了第一名的任命想法,虽然他心里更倾向于刚才这一份文章,但毕竟文章的内容实在是太过于令人惊骇,为了避免以后理学之人对于这位考生的打压,李神光决定将这份文章评为第二名,将之前那篇‘为虚能通’的文章评为第一名。

第八十二章 一言不合就要撞死的节奏

“大人,这篇为虚而能通的文章,是武温侯洪大人之子所作!”

“武温侯洪太保的儿子?”李神光眉头皱了皱。

“李大人,慎言,武温侯在昨日朝上,已经被封为太师,以后称呼要改一改。”一个副主考提醒了李神光。

“恩,另一位呢?”

“另一位是已故前任户部尚书林浩的独子林夕,今年十六岁。“有位考官回复道。

“林尚书之子啊,原来如此,难怪这林夕年级轻轻就有如此深的心学造诣。”李神光有些了然的点了点头,这前任户部尚书林浩,算得上是当世的一位心学大家了,可惜,去世的有些早了,否则肯定能将心学带到更高的层次。

“是啊,这林夕看来是传承了林尚书的心学理论,否则如此年轻,怎么可能写出如此老道新颖的文章。”有考官也点头说道。

“诸位,这第一名与第二名看来就在他们中产生了,但第一名我有些拿捏不准,你们觉得该如何评判?”李神光心里多少有些迟疑,他很想将林夕的卷子评为第一,但又担心太过于张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