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其实真正的大收藏家都是以藏养藏的路子,开始时候边学习边收藏,随着审美和眼光的提高,不断出售普品,收集精品,最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收藏体系和个人特色。

百件普品不如精品一件就是这个道理,人只会记住谁有重器和孤品,至于你有一屋子的通货,无人问津。

收藏说道理就是五个字,物以稀为贵!越珍惜稀有的越值钱,越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这也是宋元书画和瓷器最金贵的原因。能流传下来的万中无一,加上品相完整,只有在历代收藏家不断传承下才可能实现。

“我既然有异能,眼光肯定要高一些。民国的除了极少数的自己收藏以外,都是用来上拍赚钱,积累资本和名气。以后有的是国宝重器等着我,一是成套系的珍品,二是孤品,这有这两个才是我应该追求的标准。”

吴天缘大致确定以后自己的收藏方向和体系,他毕竟是专业人士,身边有不少资深藏家,少走很多弯路,无论是审美水平,还是眼力都飞快提升着。有了明确方向后,坚持努力就能成功。

第70章 做嘉宾?

“请我去做嘉宾?”

一大早刚到公司孙老就让吴天缘去办公室,拿出一个邀请函,是中原电视台。

“中原瑰宝?”吴天缘笑道:“这个节目我知道,是咱们本土唯一的鉴宝类节目,找几个专家点评观众带来的宝贝,寻找中原地区有代表性的瑰宝。”

“瑰宝不瑰宝不知道,不过这个节目收视率不低。”

孙老解释道:“前两年我去当过几次嘉宾,今年是宋老推荐你,他有个学生就是节目组的导演。现在你名气越来越大,是本地年轻一辈的翘楚。老宋也是想帮你一把,一上电视绝对不一样。”

吴天缘很感激宋老的提携,不但经常给自己介绍大客户,有机会还让出出名。老爷子不愧是教师出身,提携后辈很是尽心尽力。

“正好我下午去拜访一下宋老,问问什么情况,老爷子您不去再火一把?”

孙中正摇摇头道:“不去了,我一把年纪还凑什么热闹?机会留给你们年轻人,你好好表现,给中正长长脸。”

吴天缘下午带着瓷板画和古币去拜访宋老,老爷子一听有重器,高兴的在家等着。

“你小子我真是服了!”宋老研究完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后意犹未尽道:“古币我不太懂,但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库平一两更是稀世孤品,一定要好好收藏。”

“这些瓷板画都是珠山八友的精品力作,一般的瓷版烧造难度大,有不容易保存,一不小心就残。你这些全美品相,保存完整,很是难得。”

宋老是资深画家,一看就知道瓷板画的价值所在。能把水墨用于瓷器上,本身难度极大。何况再加上复杂的水彩和油画效果,珠山八友不愧是景德镇的大师。

“最近就只有瓷版和古币,字画没有收获。等有了好画再让您掌掌眼。”

宋老笑道:“也就你小子说这话我相信!天生捡漏的命,对了老孙告诉你没?”

“今天我就是来问问您是什么情况?中原瑰宝?”

“其实也没什么,我的一个晚辈在电视台工作,今年又到了寻找民间宝贝的时候。一般都找几个资深专家,做嘉宾点评观众带来的藏品。”

“你也知道民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假货,很多连高仿都不算。这也是个体力活,不过好在能上电视,对名气提升不小。你小子年轻正需要,所以我推荐了你。”

吴天缘高兴道:“多谢您老提携,这个机会难得,我一定好好表现。”

“你的眼力没的说,不过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宋老告诫道:“你们中正也定期鉴定民间藏品,知道其中的规则,遇见承受力差的人尽量委婉一些,藏家都不容易。”

吴天缘和宋老聊了一会,基本了解完大致注意事项后离开。刚出门就接到电视台编导的电话,说是明天先去节目组开个见面会。

“老刁,你就这样认栽了?”

博物斋刁二爷一脸丧气的看了看对面的贾大兵,苦笑道:“你是不知道那个小子的厉害!不但眼力惊人,就连羊仿都骗不过他。手里还有重器,上次我处心积虑设计的套,反而成了吴天缘杀鸡儆猴用来立威的平台!”

“哼,一个小毛头有什么可怕的!”

五十多岁一脸道貌盎然的贾大兵冷笑道:“就算他能搞掉谢氏,也是因为谢荣成那个家伙不是咱们饕餮的人,否则哪这么容易倒闭!再说了,我就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