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4页)

一个人是从来日来的,这怎么可能?

唐豆肯定的冲着他们点了点头:“圣王,我确实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

大禹艰难的咽了一口口水,望着唐豆问道:“亚父,你所说的未来,距离现在有多远?”

看来大禹已经首先相信了唐豆所说的话,不然的话也无法解释唐豆拿过来的那些神奇的物品。

唐豆冲着大禹笑了笑说道:“我不知道你们现在有没有年这个概念,按照后世的纪元方式,日出一次算是一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算起来,我是从距离你们4300年以后的未来穿越来的。”

舜帝三人吸了一口冷气,从4300年以后的未来穿越来的?十几年就是一代人,那岂不是说面前坐着的唐豆是自己这些人二三百代以后的后人?

大禹眨着眼睛望着唐豆问道:“亚父,你所说的年是否跟传说中的年兽有关?”

不过唐豆现在再听着大禹跟自己称呼亚父,感觉上就有些刺耳了,他讪讪的冲着大禹说道:“那啥,禹,你也不要跟我叫什么亚父了,算起来,你应该是我的祖先才是,干脆你就直接叫我唐豆得了。”

大禹摇着头说道:“你的学识是我闻所未闻的,我心甘情愿拜你为亚父,与你所说的祖先后辈没有任何关系。”

唐豆一阵头疼,老爷子们要是知道自己给大禹当亚父,老爷子们会不会集体用拐棍抽他?

大禹望着唐豆问道:“亚父,你还没告诉我,年跟年兽有没有关系。”

这个传说唐豆倒是清楚,他只是不知道这个时期就已经有了有关年兽的传说,看来年的来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豆冲着大禹点了点头,说起了年兽与年之间的关系,倒是与在这个时期流传的年兽的传说颇为吻合。

四个人就这样坐在帐篷里,在一问一答之间,时间飞快的流逝着,四个人都感到从所未有的新奇,拼命地从对方的话中收获着自己需要的知识。

唐豆知道了,在这个历史时期已经有了度量衡计量单位。

这个时期的长度计量单位是以指、掌、步为计量单位的,最大的长度单位则是以日为计量单位。

指掌步皆取自于人的身体,分别以手指、手掌和步子来计算,虽然计量起来误差很大,但是怎么说也是有了计数模式的雏形。

这时候的度量衡因人而异,对于度来说,一般还是布手知尺,布指知寸。对于量来说差距更大,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相捧谓之掬,手有大小,怎么可能准确?

其实舜帝和大禹等人都知道度量衡不统一所带来的弊病,只是他们一直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度量衡要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完成了最后的统一,距离尧舜禹汤这个年代来说还有两千年的漫长过程,对他们来说,想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度量衡,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五帝本纪》中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担���褥渡酱āK旒��骄�ぃ�鲜痹抡�眨��啥攘亢猓�尬謇裎逵袢����凰牢�浚�缥迤鳎�淠烁础�

《夏本纪》中记载:以禹帝身为度,称以出。这表明大禹的夏王朝以大禹的身体为标准,已经推行了最早的法定度量单位。

唐豆聊的兴起,瞬间穿越回空中别墅,拿回来一把尺子,向这三位老祖先讲解起了现代的度量衡。

有了这把尺子为样本,舜帝和大禹等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们知道,只要将这个标准推行下去,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天下九个封地的度量衡应该就会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大禹兴奋的从怀里摸出来一块树皮,用扁薄的石刀在树皮上刻画起来,看来唐豆刚才的话已经影响到了禹这位未来夏王朝的缔造者。

看到大禹在树皮上刻画,唐豆一阵惊喜,急忙凑过去看大禹在树皮上刻画那些看上去像是符号一般的文字,开口询问着这些文字所代表的意义。

大禹见唐豆对这些文字有兴趣,干脆用石刀在帐篷的地上将这些字一个个的书写出来,一字一字的解释给唐豆听。

反正这个时期的文字数量也不多,只有几百个字,刚刚能够满足日常记事所需,书写出来也费不了多长的时间。

看到那些符号文字,唐豆急忙掏出手机,挨个字的拍照,又掏出一个小本子,将这些字认真地记录下来,标注清楚这些看起来像是符号的字每一个字所代表的意义。

大禹看到唐豆感兴趣,他冒着大雨跑到外面,不一会儿的工夫捧回来一个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