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古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好比水,襄国朝廷就像是舟,臣子只有使百姓好,圣上才能无后顾之忧,所以臣为百姓效力也是为皇上效力。更何况,官员天职就是为百姓效劳。”

听了这话,燕墨更是龙心大悦,说道:“如此人才,怎能不用?封为二品上卿吧。”

奉启九年,顾倾和以二品刑部尚书实则是广仁帝为太子牧准备的幕僚班底的身份踏入襄国朝堂,从此开启了她腥风血雨的政治生涯。而燕氏襄国,也从这一刻起,被一步步推向历史的巅峰,逐渐成为辉煌的代名词……

次年年初,广仁帝染暴疾驾崩,时年51岁,太子牧登基继承大统,奈何太过年轻,摄政王苏诀把持朝政,牧虽心有不甘,却终抵不过手握兵权的摄政王。

登基大典前夜,某酒肆

龙涎香弥漫,顾倾和坐在古琴前,悠远的声调自指尖溢出,伴着一缕缕异香。

“为何这燕宁在边关久召不回。”燕牧嘴角的笑容有些慵懒地看着面前的女子,品了一口酒,一股醇香自舌尖蔓延开来。

“放心,届时会有一队精骑伏在暗处,一有异动,杀无赦。”琴声戛然而止,顾倾和抬头看着面前慵懒如猫的少年。

哪知少年拿着酒壶,大步迈出门槛,大笑着:“倾和甚得吾心。”

次日。

燕牧身着黑色龙袍,一步步踏上祭台,华美的长发冠了起来,越发的神秘清隽。燕牧眼角的余光状似无意地瞥了一眼旁边的石钟,嘴角的笑意更甚。

宣和门外,顾倾站在空旷的广场上,看着远方气势汹汹的骑兵踏着滚滚烟尘杀来。

顾倾和看着领头的少年,朱唇轻启:“许久不见,芮王殿下。”

燕宁看着面前倾城的女子,嘴角的笑容更加讽刺,黑色的长矛直指顾倾和胸口:“让开,让本王进去。”

“芮王殿下,这进宣和门是不准携带武器的,请您卸下盔甲兵器,让您的兵士后退十里。”顾倾和抬头,看着戾气森森的燕宁,依旧面不改色。

阳光闪耀得有些刺眼,反射在兵器上却折出了一道冰冷的光弧。

“我凭什么听你的?”芮王嘴角的笑容有些残忍,手中的长矛刺向顾倾和胸口,却被顾倾和捉住,他挣了挣,却未想到一届弱女子手劲竟这样打。

“芮王殿下是不同意喽?”顾倾和突然扯出一抹甜美的笑容,眼眸中却尽是冷意:“如此,便得罪了。”说罢,飞身远离燕宁,随着她的退后,大量的精骑兵迅速包围了燕宁的小股军队。

“芮王殿下,您还是束手就擒吧。”

燕宁并没有说话,手一扬,身边的骑兵便攻了上去。

一番厮杀过后,燕宁被擒,按在地上,他却还想垂死挣扎,嘴里大骂着:“他燕牧凭什么可以登基王位,王位应是皇兄的!”

“芮王……”顾倾和看着跪在地上的少年,突然说道:“我知道您是为了报燕楠的仇,但是,您不能因一己私仇,惊扰这盛世太平。”

登基大典结束后,芮王被押至燕牧面前,不堪屈辱,咬舌自尽:“燕牧,我诅咒你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人心。”

顾倾和看着这男子的一切举动,突然觉得无比寒冷。

次日,圣旨入律言丞相府。

顾倾和平叛有功,官拜二品刑部尚书。

果然,她终究是逃不了这权利的漩涡……

大殿中央,顾倾和面无表情地接过圣旨,修长的手指轻抚发间的风鸣簪,俯身叩拜:“臣,谢主隆恩。”

太史令记,奉启十年,芮王宣和门谋反,被顾倾和擒于宣和门前。因不堪屈辱,于燕牧面前咬舌自尽。顾倾和更是因此官拜二品刑部尚书,荣极一时。却自请远去北漠,燕牧只得应允 。

史官记载。奉启十一年,刑部尚书顾倾和回京。初上朝堂便锋芒毕露,与摄政王苏诀谈判,助燕牧提前亲政,自此,燕牧更加信任顾倾和,甚至钦赐府邸,顾氏一时风光无两。

 。。。  

人生若只如初见(3)

是夜,顾倾和坐在前丞相律言府邸后的花园,身旁的侍女上前又将酒杯斟满,手指却无意间碰落酒杯旁的玉簪。她连忙弯腰拾起,恭敬地放在石桌上,然后退后。

顾倾和略微皱眉,似是不太高兴,声音却轻飘飘地听不出一丝情绪:“你先下去吧。”

“少主……”侍女欲言又止,有些担心地看着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