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快进4--空军组建 (第1/1页)

八路军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的稳定投产速度大幅落后预期,确实让张云及老家大佬们有些失望,但是军工产业发展自有独立的产业逻辑和规律,不可能以张云和大佬们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这样的发展挫折也并非全无好处。

最大的好处,是让老家大佬们从自家迅速发展的军工产业大繁荣假象中清醒过来,再一次认识到目前国内各产业各领域的落后,认识到了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明白了发展经济和推动工业化的难度。

另外,通过大量组建配件工厂,八路军也算是搭建了完整的航空生产链条,并借助苏联航空产业工人丰富的工艺知识,培养了全流程的合格航空产业工人,基本补齐了战斗机制造环节的大部分短板。

后续再通过苏联补上设计环节、测试环节、试飞环节等,就可以拥有活塞式战斗机的完整产业链了。

可惜,二战之后,随着美苏得到德国的喷气式飞机资料,活塞式战斗机很快就全面落伍,开始转向了喷气式时代。

八路军要想追赶航空工业的世界先进水,仍然任重道远。

………………

虽然自行生产战斗机大幅晚于预期,但八路军空军组建倒是没有丝毫耽误。

前文说过,早在1940年底,在张云提供的资金下,老家就已经陆续向着苏联派去了几批数百人的团队,进行飞行员、地勤人员的培训。

如今,经过一年的完整培训后,这些飞行员、地勤人员以及后方支援人员已经学成归来。除了部分飞行员在培训过程中因参加苏德战场空战而牺牲外,至少130名飞行员、600余人的地勤和后方保障团队顺利回到了老家,并组建了八路军首支空军部队。

同时,得益于张云近期提供的部分日元美钞等资金,苏联方面也同意这些飞行员带回根据地一些现成的飞机。

不过,考虑到苏日条约的限制,也考虑到前线缺少优质战机,苏联方面并未提供目前八路军看好和生产的雅克1型战斗机,也并未安排米格-3或者拉格-3这两款新锐战机,而是苏联30年代定型的伊-16型战斗机以及几架运输机/客机。

虽然伊-16型战斗机在抗战初期曾是国民政府的主力战机之一,帮助国民政府的空军部队击落过不少鬼子飞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战斗机已经有些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