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1/4页)

有自己的领地,而实际上宇都宫家乃是伊予国独立的大名家。

现在的宇都宫家,占有伊予国东北面的伊予郡、喜多郡,以及浮穴郡的小部分土地,其领土共计七万石。

伊予国其表高足有三十二万石之多,在庆长检地时石高更是有三十六万石,乃是极为富庶之地。就一个伊予国,就顶的上黑田家但马国、因幡国和美作国土地的总计。

除了宇都宫家领有的七万石,另外二十五万石,西园寺家领有十五万石,剩下的全是伊予国河野家的领地,不过现在因为河野家的降服,已经全部落入了黑田家的手里。

在伊予国国内河野家、宇都宫家、西园寺家可谓是三足鼎立之势,河野、西园寺两家,一家在左,一家在右,宇都宫家夹在了两家的中间。

河野家无时无刻不想着一统伊予国,真正的再次实现伊予国制霸的伟业,可惜西园寺公广不是游戏之中的庸人,两家不停交战的结果就是,宇都宫家一直跟着倒霉。

西园寺公广暂且不表,单说这宇都宫家和宇都宫丰纲。

宇都宫家以分家众多出名,其中不乏八田知家、城井镇房(这个倒霉蛋死在了坑爹的黑田长政之手)等知名人物。但是一般人对于宇都宫家在伊予的分支大都只闻其名不知其事,甚至有人连伊予宇都宫家是否存在都不知道。

宇都宫家乃是“七日关白”藤原道兼的直系后代,而到藤原道兼的曾孙藤原朝纲时,他们这一支藤原氏后裔,早已远离政治中心。

当年奥州发生叛乱,史称“前九年之役”。藤原朝纲前往下野国宇都之宫,向神明祈祷官军胜利,由此成为宇都宫座主,法号宗圆,并以领地宇都宫为苗字,开创了下野宇都宫家五百年的基业。

宇都宫朝纲曾与山重能、小山田有重两人,于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奉平氏之命上洛勤王,并被委以卫戍皇宫的要职。

承久三年(1221年),后鸟羽上皇趁幕府内部就将军继承人问题发生争执之机,以畿内一万多名武僧为后盾发动倒幕运动。但由于朝廷与幕府的力量对比悬殊,这场以天皇发起的叛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镇压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包围大洲城

承久三年发生的后鸟羽上皇趁幕府内部就将军继承人问题发生争执之机,发动的倒幕运动之中,宇都宫家随着幕府军出征。宇都宫家当主朝纲的儿子宇都宫赖纲,在宇治桥合战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战后根据战功,幕府授予宇都宫家伊予守护一职,宇都宫赖纲就任宇都宫家的首任伊予守护。

从此以后伊予守护一职,一直由宇都宫一族来担任。到元德二年(1330年)丰前家的宇都宫丰房就任伊予守护,第二年来到伊予,并从下野的二荒山神社迎来宇都宫大明神的牌位,然后在伊予建立了城愿寺这一宇都宫家的菩提寺,伊予宇都宫家自此成型。

现任的宇都宫当主宇都宫丰纲,是伊予宇都宫家的末代当主。这时宇都宫家以大洲城为中心,之前提到过,统治着伊予、喜多、浮穴三郡的七万石之地,是伊予国一股强大的势力。

但是对于已经势弱了的武家名门宇都宫家来说,伊予国也不是一片净土。西南方的西园寺在一代英主西园寺公广的带领下,慢慢的扩充实力,成为了伊予国最强的势力。东面的河野家,乃是伊予国的传统霸主,对于宇都宫家一直也是虎视眈眈。而且在两强环顾的情况下,伊予宇都宫家内部也出了问题,东多田宇都宫家在调略之下,脱离了本家投靠了西园寺。

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土地之外,宇都宫家与西园寺家有了更加不和的原因。天文年间,宇都宫丰纲实行联结一条、大友、河野诸氏,与西圆寺家对抗的政策。宇都宫丰纲的女儿更是嫁给了土佐的四万十川大神一条兼定,以加强之间的联盟关系。

但宇都宫家不知道的是,因为河野家与西园寺家达成了某种默契,将宇都宫家作为双方的一个缓冲。虽说双方都知希望能够一统伊予国,但是他们也都知道两者之间,谁也吞不了谁,如果强行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会使两家两败俱伤,之后伊予国也很可能被别的势力趁虚而入。不管是三好家、一条家,还是长宗我部家,这都是他们伊予国之人不容许发生的。

若河野家与西园寺家之间,失去了宇都宫家这一屏障,双方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两家便非常默契的容忍了,宇都宫家在伊予地区继续存在下去。即使能够继续苟活,你也可想而知宇都宫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两家必然都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