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 (第1/4页)

降氖孔浼负醮蟛糠窒氲亩际翘用��肫渌凳钦蕉罚�共蝗缢凳呛谔锛叶缘航蚣伊礁龇�拥牡シ矫娴耐郎薄�

只是进行了十几分钟的交锋,岛津家家的这两个番队在边打边撤之中,就彻底的崩溃了。而作为带队伍的北乡久盛、本田亲治两人,也全部命丧在战场之上,这就是武士的宿命,也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光荣。

而这个结果,也和他们在历史上,在稍后时间之中在耳川合战里面的结果完全一样。或许在他们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就已经自动帮他们修复到了历史上的宿命,光荣的去领了盒饭。

倭国的武士道精神起源于唐朝的军队军魂精神,开始于日本镰仓幕府,吸收了大汉的儒家和佛家的思想,也充分的借鉴看神道教思想而形成的。倡导的是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只不过其根本是为了领主们控制麾下的武士,所以武士道精神的本源,就是从各种思想之中提炼出来的,偏激的军人准则。

而在于军魂之中最基本的马革裹尸的思想,他们显然也是非常接受,所以只能说北乡久盛、本田亲治两个人的阵亡确实是非常的光荣,至少他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

不过这样的前提是,他们的尸体能够被自己人给抢回去,并且有后人一直将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或者是为他们在菩提寺之中建立佛塔作为纪念,供后人去瞻仰,否则不要说是百年了,过个三、五十年,谁会记得这样窝囊的死在战场上的武士。

人们更多的会去传唱的应该是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样的人物,有多少人会知道北乡久盛、本田亲治呢?他们还算好的,他们还有自己的家族,要想想还有千千万万个只有小一郎、小二郎、小三郎名字的农兵或者普通百姓,只是默默地死在战场上,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

又用了十多分钟收拾残局,清剿一些剩下的岛津家的士卒之后,黑田家的两个番队忽然整体停了下来。

因为刚刚一直在追击所以根本没有注意,现在停下来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追着岛津家的番队一直往前走,已经都翻过了高千穗山的顶端,而且来到了山的另一侧。

而且他们看到了岛津义久带领的军队就摆在他们的面前,那是一支上千人的队伍,看起来已经是一支比较精锐的战斗部队了。

难波宗忠和植木秀长一看前面的队伍,还有众多的旌旗还有武士,他们就知道前面是岛津家的大鱼,他们想得没有想就带着番队冲了上去。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如果说这个时候带队的武士是井上之房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或者是跟着黑田职高时间比较长的黑田家武士,他们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一定会慢慢后退。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道理非常的简单,根据黑田家的情报,岛津家拥有三千人的军队。一般情况下,黑田家的情报不会出错,如果在这里只看到了一千人的话,说明其他的人一定已经被派出去了,也就代表岛津家一定是有所图谋。

而稍微注意一下,他们刚刚击溃的那一支分队人数不过三百,而这个地方也只有一千人,那么剩下还有一千六七百人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即使换一个人,稍微动动脑子,注意一下整个战场的局势,都知道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而竹中重治之前对于井手友氏的提醒,也正是基于此。

只不过竹中重治是在战斗开始之前,就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前意识到了岛津家的进攻有问题,其他的武士可能会稍后,能够分析出来结果。

而当他们看到岛津义久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最基本的判断,没有做任何的分析,所以他们才不顾一切的冲了过去。他们现在的想法是一定要砍下岛津家家族的人头,来换取自己家族的荣誉。

他们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一个武士在战场上拼杀,为的不是什么主家的强盛,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否则那获得的土地和赏赐将会显得有些苍白。在战国乱世,家族的地位在大部分时间里面都比自己主家的利益来的重要,除非两个利益是完全捆绑在一起的。

“四郎,现在黑田家已经有人前来了,不过看起来只有少数人马,我们该怎么办?”看到两个番队上来之后,岛津义久焦急地说道。因为只有两个番队数百人上来,完全就已经不是岛津家的预计了。

第二十四章只能靠自己

“兄长,这两个番队能够排在黑田家的最前方,看样子还轻易地击溃了本家的饵队,看来是黑田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