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却见裴嶷洒然一笑道:“贤侄,你要记住只有无能自卑之辈才不敢迎难而上,接受新挑战。我虽是世家一员,可也不会固步自封。当前世家的确已成了阻碍国家强盛的桎梏,卫大人既有心打破世家牢笼,带领华夏走向新的天地。”

“裴某虽然不才,可也愿附骥攀鳞助其一臂之力。至于我裴家,只要我等不倒,自可在新时代中开辟一片新天地。想必卫大人已经意识到,完全消灭世家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最好是能将其改造后为其所用,而我们裴家就要争取做其中第一批与时俱进的世家。”

对于自家侄儿的担心,裴嶷则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只要稍有见识和野心的人,都会做出削弱世家的举措。只不过卫朔做的有些激进罢了,可正是因为卫朔改造更彻底,他才更看好卫朔的未来发展。

身为世家子弟,裴嶷深知世家之弊,世家的气运早就在魏晋两朝时就被挥霍殆尽了!如今这胡乱不正是因世家造孽而引起的吗?所以裴嶷对于卫朔整治世家之举措不但没有恶感,反而举双手赞同。

又过了几日,裴嶷总算将卫朔推行的各种政策考察了个七七八八,终于该进行最后一步了。这日,一大早,裴嶷就坐车来到了县府,将自己的名刺递上,等候卫朔召见。

“什么?!你说来人叫裴嶷?”

卫朔一听裴嶷来访,顿时激动起来。这也不能怪他,当初他在网络上调查慕容家族时,对慕容廆麾下最重要的两个谋士裴嶷、皇甫真二人印象深刻。如今听到裴嶷来访,他怎能不激动呢?

第122 章 辽东对

只见卫朔匆匆忙忙整理好衣服,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一路小跑着出了大门。

“这个裴嶷是何人啊?竟然得主公如此看重?”

“前荥阳太守,乃河东裴家出身,前司空、司隶校尉裴昶之子,玄菟太守裴武之弟。”刘总在一旁介绍道,“听说此人少有清明,曾短期出任荣阳太守之职,为官清廉公正,很有办事的才能和谋略,只是后来不放心兄长一人远赴辽东任职,才弃官不做。”

“前段时间听说裴武去世了,在下还以为他已回归中原,不成想竟然跑到了我们这儿来了!”

“嘁!他倒是想回河东,只可惜幽州刺史王浚不答应!眼下王浚勾结崔毖,在幽州私设关卡,专门阻拦辽东幽、平两州的士子回归中原。”封奕话中带着些许酸气,卫朔对裴嶷的态度,让他感到有些不爽。

当卫朔来到县府门前时,一眼就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读书人,正悠然自得地站在那里,并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四周环境。

莫非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裴嶷?历史正是裴嶷让慕容部落完成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转变,这一转变也彻底促成了慕容家近百年的繁荣与昌盛。

卫朔上下打量了一下裴嶷,只觉得此人神情谨重严毅、气度雄远悠然,不由拱手道:“敢问先生可是裴文冀?”

裴嶷闻言转身一瞧,只见一位瑰姿俊伟年轻人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不由为卫朔的年纪感到吃惊,忙拱手道:“正是在下,敢问足下可是卫兵曹?”

听了来人的话,卫朔顿时惊喜万分,脑海中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老子的谋主终于来了!裴嶷与张宾不同,如果说张宾是类似诸葛亮似的人才,那裴嶷无疑是类似荀彧一样的俊彦。

“不错,正是卫某!早就听说裴先生大名,只恨无缘相见。不料,今日先生亲来拜访,真让卫某汗颜。早知先生要来,卫某就该大排筵席与先生接风洗尘才是。”面对裴嶷,卫朔执礼甚恭,不敢有丝毫懈怠。

古时候的文人都有这方面的喜好,越是有本事的人,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君不见诸葛亮还在刘皇叔三顾之后才出山辅佐,还有那大名鼎鼎的王猛,不就是因为没有受到桓温重视,才愤而投奔了前秦,帮助苻坚一统北方。

见卫朔如此看重自己,裴嶷感动不已,忙深施一礼道:“裴某远道来投,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想,卫大人不嫌在下见识浅陋,猥自枉屈亲身来迎,裴某感激不尽,日后但凭主公驱使!”

“哎呀!朔得先生甚喜于得辽东!”

得知裴嶷愿意留下辅佐他,卫朔大喜过望,一把拉着裴嶷的胳膊就往县府内走,边走还边叫道:“卫某早就盼着先生来,不料今日才得偿所愿!”

来到大厅内,卫朔脸上的兴奋之色尚未退去,仍紧紧拉着裴嶷的胳膊,环视一圈后得意洋洋介绍道:“诸位,诸位,来,来,都过来,让卫某给大家介绍一位大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