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只是她若是要逃,定是不喜欢我,若是不喜欢我,就该让她走,尽管自己的心会碎一地……

当然此刻他是不知道的。

离别前的腊月1

洪德二十年冬,离别前的腊月。

这一年,凤之清行了冠礼。(古人男子虚岁二十岁当年,通过“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确定冠礼日期,举行冠礼。)

皎儿过了年,就是及笄之年(十一月生的,所以周岁十三岁多点,过了年虚岁就到十五了),要赶在年前再回赤灵山上看望外公外婆,顺便多拐点山上的宝贝才行。

据说当年娘亲下山的时候外公外婆各给了三斤的成品与半成品……这拿着也太重了吧。

皎儿这几年早开始囤她日后闯荡江湖所需的“武器”了,几十个两节指节大小的小瓷瓶,都是成品拿着也不重,轻装上阵才方便,反正一般的材料路边白采又不要钱。

凤煜轩和花娇龙这两年心里一日比一日焦急,因为他们早听海棠说了轩辕家那条惊世骇俗、与世不合的家规……

可凤之清不明白呐,今年儿子都行了冠礼,仍没见他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

正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怎地他的儿子那么沉得住气?没半点他当年的“雄风”?

凤煜轩心里也想过,是不是该给儿子提个醒。

可这些年下来,他也看不懂了。

之清就不提了,十年前沉默忧郁,如今内敛温和,给人的感觉完全两样呐!

凤煜轩是看不懂阿籽,这孩子自打把她带回家,第二日就囔囔着要去清风阁跟之清一起上课,这些年阿籽与他相处的时候远远多于他夫妇。

若说无情,怕是谁也不信。

若说有情,这三年阿籽来王府的日子也少了,去清风阁待的也少。来了王府多半时辰却是陪着娇龙和之祥。

莫不是说女儿家大了,因害羞,故意避之少见?

可阿籽与之清相处之时毫无小女儿扭捏娇态,不像少女情窦初开时。

难道真是他夫妻二人看错了?阿籽对之清只是兄妹之情嚒……

若真是如此,也只好轻叹之清无福。

虽然凤煜轩心里也猜着了七八分,可事情并没板上钉钉,凤之清是自己儿子,又视阿籽更胜己出,俗话说胳膊肘总是往里拐的,哪有不帮之理。

这个笨儿子,不点拨一下,将来肠子都要悔青了他…

凤煜轩故意设计让凤之清听到他与花娇龙的谈话,因为他儿子脸皮薄,直接不得。

就这样,被凤煜轩故意骗来的凤之清站在门外听到了屋内极度自然的对话。

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他怔在那里久久无法动弹。

这是父王在故意提醒他,只要不是傻子都听得明白。

凤之清一夜难眠。

离别前的腊月2

花家起初搬来南桐城两年,皎儿两处住的均匀,这两年却很少住在王府,凤煜轩与娇龙“夺”了弟弟的闺女那么多年,如今同住一城,见面也不难,哪会有什么怨言。

皎儿再过半月就要离开了,这两日尽情的享受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凤煜轩与花娇龙这些年对自己视如己出,疼爱她绝不比爹娘的少。

在皎儿心里一碗水端的级平,爹爹、娘亲、父王、母妃,用心里的称量一下重,没差别!

还有那把她捧在手心里的爷爷、同窗读书近十年的哥哥凤之清、鬼精灵一般的弟弟花子竣,还有那刚学会背诵三字经的凤之祥……

清晨,花娇龙派人来请,说是王爷王妃想念郡主,请郡主回王府住几日。

王府派人来请,皎儿也想起这两年来很少宿在王府,如今要走之前,确实应该好好陪陪父王母妃。

皎儿与每日去王府读书的子竣一同到了王府,照例先去娇龙处请安,凤之清也在。

子竣请安后跟着凤之清去了清风阁,娇龙与皎儿一同在屋内说话。

习园在清风阁旁,本都是为凤之清请来的师傅,授课便也在清风阁里凤之清的书房。

就着课表,轮到哪个师傅的课,便到清风阁来,一个院子里住着十几二十位师傅,闲来无事也斗斗才艺。

当年皎儿跟着凤之清一起读书,这书房便改成了“学堂”,又另外给整了一间书房,虽然才两个学生(因为原来凤之清的书房位置最好,冬暖夏凉……)。后来花子竣也来“参一脚”,他比凤之清小了十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