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毕竟是元月初一,太后见二人进来拜年请安,微微掩了掩愁容,淡笑着派了红包(习俗,象征性的),赐坐二人。

凤之淩正欲开口请辞,不等开口,太后便一脸不舍的看着凤之清念叨起来,虽然舍不得他这么早离开,可想想先前那事自己也有责任,吓坏了孩子,也没再挽留,末了转头对着凤之淩道:“淩儿啊,清儿明日离京了,你可要多留些日子陪陪哀家,你身子弱,来时便染了那么重的风寒,哀家心疼不已,淩儿到三月天气转暖了再走吧!”

语气不是询问,而是陈述。

某冰山面无表情,没应声。

太后也不恼怒,似是习惯了,在她看来,不说话即是默认……

凤之清告退前又行了大礼,太后明白明日清晨他就要出京,今日一别,此生怕再难相见,眼眶微红,万分不舍。

凤之清从永寿宫出来,又去面见皇帝,正式辞别。

皎儿极为高兴,终于要离开这充满阴谋的京城。虽然在到父王的封地前依旧万分凶险,但至少能早些启程总是好的。

皎儿本以为太后会留凤之清过了元宵,若没那日赐婚事件,她本欲等出了京,让焦白护送他一行人回江南。

焦白虽武艺或许不如那十五名王府侍卫(这里指1VS15),但论行走江湖的经验当然比常年呆在王府的侍卫们强了,至少看他常年在外作案,安然无恙(撇开她下的毒),亦可见一斑。

但如今看来,事情似乎更为复杂。

皎儿决定送凤之清到泉州城,此城建在云江边上,在京城到南桐城的一直线上,过了云江便是镇南王封地,并且还与平东王封地庐南城相邻,几乎可说是三地交界处。

到了京城,那两被湘儿折腾的伤痕累累的马车被重新休整过了,看天象,今年孟春依旧雨水甚多,按着湘儿驾车的速度,原本十五六日的车程估计需要近一月时间方可到泉州城,过了云江再行几日就到春分了,雨水一收,路就好走多了。

湘儿好动,在马车内呆不住,这荒山野岭的也没娱乐的事儿,又不能玩毒,自有了这马车,真是不管刮风下雨日日抢着驾驶,甚至进京时凤之清让侍卫来驾车,她都没答应,美其名曰他们刚复原不能太劳累……

如此一来,等凤之清过了云江,自己再转道北地也正好是顺路的。

离京

翌日刚及辰时,凤之清的车马已出了皇城东门。

皎儿与湘儿坐在马车中,由一名侍卫充当马夫。

她昨夜与湘儿商议过,让湘儿与凤之清一同回江南,江南风景秀丽,又有海堂里一群同龄人学医,她娘也会好好照顾她的。

当然有些话自然没有说开,皎儿只告诉她她师傅与海堂主人花夫人相识,就是到了花府被揭穿了与徐管事并无甥舅关系也依旧有依靠。

凭着花家与镇南王府的关系,自然可以常与凤之清相处(心虚啊,这话说满了)……

湘儿心系凤之清,听了此话自然乐意。只是如今与十五妹妹相处不过一月功夫便要别离,不禁心里一阵失落。

凤之清带着皎儿出京,心中却是时刻忐忑不安,她——会不会突然不告而别?

三人怀着各自的心情一路前行,白天赶路,夜里投诉于驿站,连着几日相安无事,反倒有些摸不着头绪。

白日里,皎儿与湘儿坐在马车内,午时人马休息时二人便在马车旁采些有用的药草,反正二人在马车内随时可以吃东西。

因为赶路,凤之清少有时间瞧见皎儿(坐马车内),到了驿站,又各自都累了,早早回房歇着。

这几日皎儿纳闷了,那焦白不该出现的时候老凭空冒出来,该来的时候又不见人影。难道不追着她要解药了?

或许是太多侍卫在身边,他没法现身?

正念着曹操,曹操就到!

是夜,驿站内,熟悉的火红再一次从天而降。凤之清每夜留了五人值夜,这焦白瞄准了时机一个飞身落在了皎儿房内。

话说这厮绝对是故意的,每每等皎儿熄了灯,钻进她房里。

咦?今夜他身上竟没有任何迷香、媚香、脂粉味,只有那级淡的自然体香……

呃……抛开他厚重的犯罪档案不说,这厮身上这种自然的体香还是挺好闻的……

哎!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那身火红径自坐下,静静地眯着一双桃花眼,望着床榻上已坐起身的人儿,竟不主动开口,甚为反常。

受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