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苏大人所言甚是,但大人既称她为籽月郡主,当知她早已入了镇南王府姓了凤,又怎能再道是我花海棠之女,镇南王爷王妃对她百般疼爱,若叫他们夫妇听着了岂不要伤心!”海棠故作为难道。

“苏某不过是枚有幸掌管三郡漕运的粗人,平东王爷与苏某祖父有恩,故而受托前来做媒,方才所言皆是肺腑之言,只愿贵府与平东王府能结秦晋只好,一对佳人得以珠联璧合,还望三位莫再顾左右而言他,白白耽误两位贵主大好年华。”

苏瑉言罢深作一辑久久不起,这头都垂到了与腰际平行,他一张口说不过人家三张口,只得用起了苦肉计。

海棠看了一眼相公,终是女子心软,蹙眉叹声道:“苏大人请起身,此事并非我等推脱,这女儿的的确确是过继给了姐姐家,我夫妇二人如何还能为她做主,何况大人即是镇南王辖内官员怎能只图报私恩不为自家王爷想想,若是两家结亲,这大凤……”

苏瑉身为三郡漕运官,岂会不知会桐鄱阳两郡与北国边界的那段云江早已暗中加固,南北尚且如此更莫说与西凤交界之处。

两年前长清侯,一年前平东王世子皆于府外遇刺,去年秋萧侧妃亦遭刺客“行刺”,平东王将此事闹得大江南北人尽皆知,借此为由将萧妃软禁,但凡不为官者只稍懂三分政事,敢于暗中妄加猜测之人便知,如今的局势已箭在弦上。

但这话谁都不敢出口,不想此刻花夫人道出了肺腑。

岂有此理

苏家虽早年得平东王恩惠,如今却是在镇南王手下为官,他苏瑉原不过是一名粗人近年却逐步得到王爷信任,三郡漕运官虽非大官,然而会桐鄱阳两郡有云江边界段,会桐乃首府南桐城所在郡,跨过云江可直袭南桐城,大军两日可达,一旦里通外人……

若论这两位王爷对苏家的恩宠,镇南王自然远胜,纵使今日仍是名漕运小吏,也当效命于现今的主子,才是臣子之道。

然而苏瑉应下此事前亦是有过一番思虑,并非如海棠之言只念旧主不问新主。

平东王被逼暗中已“反”,镇南王因手足之情且“同病相怜”绝不会相助西边那位,但其顾虑百姓而只求保得一方太平,但倘若南北不联手相抗,平东王以一己之力不能成事早晚事败,他苏瑉虽是个粗人也非目不识丁,亦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今日若说是受平东王所托,倒不如说是提了他苏家一门十余口人的性命来逼今主与旧主齐“反”,以求动乱之后迎得久安。

“花夫人所言甚是,苏某今日前来正是为王爷着想,王爷仁心不忍百姓流离生灵涂炭,却不想当今上位为君不仁,唇亡齿寒,梅山一败,云江迟早,为今之计唯有南北联手方可与之一搏。”苏瑉将心中之言一气呵成尽数道来,生死已抛诸脑后。

苏瑉之言令花家三人各自倒吸一口凉气,方才海棠之言尚未十分直白,而这位苏大人可谓大逆不道至极,此话若是传出去……

“苏大人,花家不过是商家,天下大事恕不敢论,大人今日之言权当未闻,还望苏大人谨言慎行,切莫引火上身悔之晚矣!”

花锦龙言罢高声招唤下人,厅门立时由外至内大开不容苏瑉再言,花锦龙起身扬手淡然送客:“苏大人,还请回——”

“花兄——”苏瑉面色大变,大跨一步上前欲握其臂,却让海棠拦下。

“苏大人请回。”海棠笑颜送客,与之前肃颜已截然相反,俨然是方才回府时下人眼中神色。

苏瑉重叹一声,蹙眉拂袖而去,此时花家大门外早已水泄不通,苏瑉出得花家大门却复了笑颜,只一声令下,托抬聘礼之人陆续得令纵身跃过花家院墙,将宝箱宝盒尽数置于院内,这些人转眼间已各自散去,花家门外仅剩苏瑉一人拱手笑对围观百姓……

花锦龙夫妇闻听木砚来报哭笑不得,真真是小看了他苏瑉,原以为他是个老实人,不想也是满肚的“诡计”,堂堂平东王府,岂有强行下聘之理,这如今该当如何是好!

“纠正”百姓

先前花家大门外,靠前的百姓听着方才花锦龙之言,所谓一传十,十传百,此刻已传到了四五里外,人群议论纷纷……

苏瑉拱手笑对百姓道:“众位父老乡亲,苏某谢过诸位今日前来观礼,方才花老爷因一时未看清聘礼数目,以为爱女受屈道了一番气话,现今误会已除,花老爷已收下聘书。”

人群之中有传出声声质疑——

“大人,您可是替平东王世子爷前来下聘?”一位先前听他亲口说出平东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