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尽管已得平东王府在镇南王府外的暗卫告知大意,文昊目光依旧落在书案上,恭声道:“王爷,可否让在下先阅‘圣旨’?”

凤煜轩颔首示意他上前,展开圣旨,素来一目十行的文昊淡淡一扫便将其合上,唇角上扬道:“王爷无须烦忧,此事不难。”

凤煜轩挑眉重新将此人打量了一番,花锦龙甚为不屑,认定此人大言不惭,花娇龙与海棠则竖耳听他如何高见,皎儿亦感好奇。

“王爷只需奏明‘圣上’,称郡主大病初愈方归家中,身子虚弱不堪远行,请右丞相子前来江南晚婚,来年开春再同返京城,此事合情合理,‘圣上’迫于自身仁德美名只得应允,王爷只消以静制动,其余诸事自有义父料理。”文昊不紧不慢道出计策。

凤煜轩眼前一亮,自己怎会如此糊涂,果真是旁观者清,只是如此只能延缓一时,煜辀又会如何“料理”此事?

见镇南王迟疑,文昊补言道:“此事义父绝不会叫世人道王爷半句不是,王爷大可放心。”

全城哗然

文昊告退后,始终沉默在一旁的凤之清向父王表示赞成此事如此安排,皎儿也无异议,凤煜轩即刻书写奏帖,派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奏帖发出后,花锦龙仍不放心,口中喃喃道,若是皇帝不允……

花娇龙让弟弟念得又慌乱起来,劝道:“阿籽,听你父王一言,明日去山上避一避。”

皎儿摇头道:“女儿不走,若皇帝不允父王奏帖,女儿身在府里万事皆可立时转圜,碧灵虽愿代女儿前往,可女儿万不能叫她去替死,退一步讲,碧灵即便是去了也定瞒不过皇帝,到那时欺君之罪远甚抗旨不尊,女儿岂非要罪恶滔天。”

“这——”花娇龙欲再劝,一旁海棠断下姐姐之言:“姐姐随她去罢,即便她上山也日夜忧心此处,倒不如与我们同在。”

花娇龙面露难色欲言又止,凤煜轩慨然道:“你我夫妻已近二十载,莫非不信为夫能保女儿周全。”

凤煜轩未自称“本王”,卸去王爷头衔,他与花娇龙纯粹是一对相知相伴二十载的夫妇,况且女儿并非花娇龙一人,也是他的。

花娇龙闻言不再作声,只将忧心吞回肚中,皎儿得以留在王府中,只是凤煜轩不许她再擅自出府,尤其是千秋楼那等地方。

花锦龙夫妇离开时将等候在外的焦白带走了,花子竣却不肯走,不将书房商议所得告诉他就不走,海棠一气之下“不要”他了。

花子竣从姐姐口中问不出话来,又不敢缠着双眸红肿的姑母,更不敢招惹尚在书房未出的姑父,一跺脚干脆就在王府长住下了。

这一日,镇南王府“接到京城圣旨赐婚”代替了“郡主回城”一事,不足半日已传遍了全城大街小巷,全城哗然,日落西山时南桐城笼罩在一片“怨气”之中,百姓怨的自然是那位棒打鸳鸯的“明君”。

是夜,文昊修书一封,派城中数名暗卫连夜出城北上,现如今飞禽类传书已不便用,这种最原始的法子虽慢上两日反倒更稳妥。

焦白夜探王府,被众侍卫拦下,未能见她问明具细以致一夜无眠,翌日清晨再次登门拜访竟又遭拒,甚是心急如焚。

殊不知这正是凤煜轩之计,借用焦白急色让城中京城来人深信不疑。

青州来信

非但是焦白进不去王府,连湘儿也未能见着皎儿,这二人因各自焦急无心吵架,在王府门外倒是难得同心等候了片刻。

洪德二十四年六月十五,酉时将尽,非雨在千娇阁外求见,这时辰正是用过晚膳于院中纳凉时。

花子竣闻言颇为恼怒,“挑拨”道:“真烦人!姐姐别见他,这都甚么时辰了——”

“子竣莫胡言,他比你年长多岁,岂能如此无礼。”皎儿斥责了弟弟一声,让侍卫将非雨带至厅中,推开弟弟的扇子起身去见。

“小姐,青州世子来信。”非雨从袖中取出书信递给皎儿,他与文昊自此次来到南桐城便口称她为“小姐”,即花小姐是也。

来信——皎儿这才想起临别前夜他曾要自己每月书信一封,上月十四出青州城,转眼一月有余,难怪方才看着月亮颇觉怪异……

皎儿接过书信,非雨并未告退只侧身回避,显然待她看完尚有话说,皎儿只得于他面前蹙眉拆看。

雪白的宣纸上仅是四个字,皎儿看着凤之淩的书信不禁哭笑不得,不过这倒是符合他的脾气。

让属下这般劳累,凤之淩只送来“万事莫忧”四个字,这岂不是太过奢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