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而遍观三国时期人物,桃子三兄弟、孙策周瑜、曹操关羽、曹操郭嘉、诸葛亮马谡……细看他们传记里面的互动以及演义上的描述,也许他们当时确实是纯洁的兄弟情义或其他情义,但套用后世的眼光,绝对是基情满满。

所以,徐庶、石韬有基情完全可以理解,魏延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对他们的信用,反而会更重用他们。

之所以更重用他们,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子嗣,没有妻妾,没有私心杂念,更能专心做事,而且没有野心。

魏延请石韬入宴席,随机问了一些农学方面的问题,石韬对答如流。

魏延便欣然任命石韬为典农都尉,负责所有屯田之事。

一个初来乍到寸功未立的人突然被任命为职权不亚于一方县令的典农都尉,其他将领都没有不服,原因很简单,他们都不通农事,都做不来,包括此前李严、邓芝、王粲等人。

而石韬初来乍到,以为自己名声不彰,又寸功未立,可能会被任命为小吏罢了,却没想到,竟然被委任为典农都尉,职权不亚于一方县令,顿时感激涕零。

魏延也在觥筹交错之间,悄无声息地给石韬加了两项能力,一项是智力,一项是政治,石韬的智力提升到84,政治提升到94,等魏延的地盘大了起来,他的官职会提升为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大司农。

这个时候,魏延的脑海里响起了空空的声音:“主公,石韬感念主公知遇之恩,忠诚度提升20。

主公提升石韬10点智力,石韬忠诚度提升10点。

主公提升石韬10点政治,石韬忠诚度提升10点,现在为135点。

徐庶感念主公提携石韬,对主公心存感激,忠诚度提升5点,现为145点。”

魏延不禁笑了,看来徐庶跟石韬果然有基情啊,不然不会因为自己提携石韬,便对自己心存感激的。

现在宴会上,魏延也正式宣布对徐庶的任命,任命他为军师,兼领总参军。

徐庶的忠诚度这次没有提升,实际上,徐庶已经在履行这些职务了。

这次,一次能得到徐庶、石韬两个大贤,魏延非常高兴,不免多喝了几杯酒。

他兴致一来,便想赋诗一首。

第123章 【可怕的力量】

参加这个庆功宴的不只是魏延军中将领和夏侯渊、曹洪、于禁、满宠四个战俘,还有附近各个世家的家主。

当魏延携胜利之师返回郎陵,这个消息传遍大半个汝南郡,以前一些比较强横不把魏延放在眼里的世家,纷纷派人前来送粮草布匹,以此示好。

魏延笑纳了他们的东西,但那些该打,那些暂时不打,并没有因为他们送不送礼物而有所改变。

他非常清楚,如果是他战败了,那些世家则是会把这些粮草布匹送给曹军。

既然那些世家毫无信义可言,只屈服于强大武力,那魏延就让他们屈服于自己强大的武力之下。

虽然决定打他们与否已经确定,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魏延便邀请了这些世家的家主参加庆功宴。

这些世家的家主看到夏侯渊、曹洪等人,不敢再质疑魏延的战功,但他们言谈话语间,有些质疑魏延的文采。

有些人怀疑,《蒿里行》和《悯农》二则不是出自魏延的手,而是魏延麾下文人代笔,就像当年太祖的《沁园春雪》也被敌人怀疑他人代笔一样。

魏延要当着这些世家人物的面,当场做一首诗,来展示自己的文采,让那些怀疑他的人傻眼。

他本来想吟诵曹操那首《短歌行》,可曹操那首诗最后那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太过霸气侧漏,一旦魏延把这首诗做出来,天下人皆知他的雄心大志,现在多少还有点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曹操、刘表会把他视为心腹大患,恐怕就连袁绍、袁术兄弟也对他心存极大的忌惮。

这个道理,好比是,不到核心地位,绝对不会说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是该吟诵哪一首诗呢?

当他端起酒杯,想要吟诗时,脑袋却忽然纠结起来,此刻想起的应景诗词全都是七言诗或者有典故的词,全都不适用。

就在这个时候,种子神器精灵空空的声音忽然响起:“主公,有应景的古诗种子,一首70个字,7000积分,请问是否兑换?”

魏延否定道:“有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