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1/4页)

塞外内迁到塞内接受汉化的鲜卑人,领两万人马守在朔方郡郡治凌朔城。

这次在大坝沟大败拓跋鲜卑,主力弩兵都是由徐晃训练的,魏延便录徐晃之功,把他从度辽将军丞的位置升为度辽将军,专司所有对胡之事,下辖护鲜卑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护东羌中郎将及其下属军队,徐晃麾下人马除了本部两万魏军外,还辖有两万匈奴精骑。

本来可以从一百多万匈奴人里面挑选出十万精骑,但魏延在匈奴对抗拓跋鲜卑的战役中看出现在的匈奴早已失去冒顿时期的精气神,不再是纵横草原睥睨群雄的草原英豪,已经成了涂不上墙的烂泥,与其花费力气来训练这些异族来对抗他们骨子里都惧怕的鲜卑,还不如训练更忠诚更有归属感的汉人骑兵。

这两万优中选优的匈奴骑兵由徐晃统领,所有军官都是汉人,都是披着汉军的盔甲,所有训练都是按照魏军的严格标准,他们现在看起来跟汉人骑兵没什么两样,除了模样长得有些不同之外。那些被淘汰掉的匈奴骑兵虽然归于一般的牧民和农民,却也被编入郡兵、县兵、乡兵,负责地方防守任务,当然地方郡县兵的军官亦是由汉人担任。

护乌桓中郎将由阎柔担任,但阎柔新投魏延,除了帮助田畴联络乌桓单于之外,尚未立下尺寸之功,便暂为护乌桓校尉,立下大功后再擢升为护乌桓中郎将。

魏延把把那四千拓跋鲜卑精骑拨给阎柔,让他统领协助乌桓应对中部鲜卑、东部鲜卑对幽州的威胁。

第404章 【新的秩序】

河套地区的八十多万匈奴人和拓跋鲜卑的十六万人里面,不肯被汉化的有二十多万人,或因生性残暴、屠戮过汉人、***过汉女等而没有资格被汉化的有十多万人,这些人里面的那些有煽动力的贵族及其直系家属都被魏军严查出来当即斩杀,剩下的三十多万人全部发去筑城,除了重修长城以及长城上的关隘、烽火台之外,还在战国时期李牧、秦国时期蒙恬、西汉时期卫青等人在河套构筑的城池残基上重新修缮。

西部鲜卑搞退避三舍诱敌深入的招数,正中魏延下怀,他现在并不想马上跟西部鲜卑进行决战。

魏延这次出兵河套,从匈奴、拓跋鲜卑那里擒获了十万匹马,又从暂时缔结友好同盟的乌桓处买了四万匹马,再加上原本遍布并州、凉州的中小牧场上饲养的马匹,魏军现在拥有马匹将近二十五万,按说可以装备出二十五万骑兵,实际上没有那么理想化。

这二十五万匹战马里面有七万多匹战马都只能充作拉车的驽马,仅供步兵提高行军速度而用,无法做战马,而真正形成规模的精锐骑兵一个骑兵不能只有一个坐骑,一匹马托着全身盔甲的骑兵行军作战的持续力维持不了多久,即便是现在耐力最强的鲜卑马,最远的冲刺距离也不过三十里,到了三十里要么停下来歇息,要么换马,实际上骑兵的行军一般不会让马跑起来,只是马匹正常的行走速度,只有数十里之地需要奔袭,才会快马加鞭,而跑几百里作战的长途奔袭,通常都不是让一匹马跑上几百里,中间都有换乘驮马,一到目的地,稍做休整,即可换乘战马投入作战,这样说来,至少有一人双骑才能做到起码的长途闪电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常用的战术。

这个时代的骑兵一般都配备两匹或两匹以上的马,至少一匹战马,一匹驮马,平时是骑驮马的,打仗时才换乘战马,以节省战马的脚力,而鲜卑、匈奴、乌桓等游牧军队乃至后来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骑兵,平时每个人都配有三到四匹马,用于轮换骑乘。

魏延的魏军现在勉强能做到一人双骑,勉强维持八万多骑兵的配置,若是将那两万外编的匈奴骑兵剔除掉,魏军现在只有六万多骑兵,这六万骑兵若是出塞跟尚且拥有二三十万精壮男子可以全民皆兵成为骑兵的西部鲜卑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草原平坦,没有险要可守,魏延即便再带上数万弓弩兵,亦难说全胜,若是被鲜卑人断了自己的粮道,更无法可想。

当然更让魏延不放心的是,袁绍、曹操、刘表都对自己肥沃的司州、并州、朔州垂涎欲滴,一旦自己倾国之力入出塞与西部鲜卑决战,那些诸侯肯定会乘虚而入。

魏延还是准备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让各地牧场繁育出更多战马,同时训练出更多骑射战术出众的骑兵,先扫平中原,腾出手以后,便出兵塞外,平定草原。

西部鲜卑大小部落都退出阴山南麓,一直往大漠深处退缩,一直退到距离边塞三百里外。

魏延留徐晃、朱灵统领六万人马守住朔州以及长城沿线,这六万人马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