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截教”的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为基础,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事物。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很显然,魏延提议的通天教,跟《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没有任何鸟关系,纯粹取得是“信仰我教,便入通往天界之坦途”的意思。

至于神灵,道教的神仙太多太泛,什么三清、六御、五方五老、四大天王、四大天师、四值功曹、五岳大帝等等,有数千个神灵,其实严格追究起来,大多是子虚乌有瞎编出来的,比如那个三清,说是三个人,其实都是老子李耳的化身而已。

魏延分析过自古以来的宗教,凡是发展到后世生命力强大的宗教,都是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教、犹太教,即便不是一神教,但神灵只有几个而已,像道教这么多神灵,太过儿戏。

其实道教这种多神教,是很原始的教派,在人类普遍处于蒙昧阶段的原始社会,部落林立、人类意识形态尚未统一、尚处于分散混乱的局面,各个氏族教都有自己的神,甚至一个氏族中还存在着多种神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自觉的渴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思想信仰能够出现,起到团结、号召、统一氏族部落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一神教逐渐取代了多神教,尤其是耶路撒冷三大天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教的产生,使全世界迅速的转向了一神教,而目前的大多数民主国家都是有一神教信仰的,尤其是基督教信仰,是西方民主国家自由与人权思想的支柱。

一神教的产生对民族的形成、团结和统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传递起到了号召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第412章 【信仰体系】

魏延勾勒出来的通天教,只有四个天神,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虽说是四个天神,却代表了一家人,算是四位一体。

很显然,魏延的通天教依托的便是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祖先崇拜,盘古是创世父神,华胥是补世母神,伏羲是造物男神,女娲是造人女神。

盘古开天辟地、华胥生伏羲女娲、伏羲造物、女娲造人这些神话传说在东汉时期虽然还没有那么系统,但在后世已经非常具体,魏延张口就来,说得栩栩如生。

左慈、于吉自然不敢像后世那些脑残认为三清六御是天地主宰,魏延说出的神话传说他们也听闻过,自然不敢否定盘古、华胥、伏羲、女娲这四个天地元神的存在,他们嗫嚅着:“将军,那我们的太上老君该置于何地?”

自从汉顺帝时,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自此在道教里,“太上老君”便是最早最高尊神,至于“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在那里面太上老君的地位才落在元始天尊之后,而元始天尊实际上是盘古的化身。

魏延轻轻摇摇头道:“太上老君本是老子李聃的化身,是道家鼻祖,可在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诸家之上而为仙,却不可为天神,所谓天神者,乃是天生天养、有万般神通者,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创造这个世界,华胥大神创造出伏羲和女娲,伏羲创造世界万物,女娲创造人类,跟这四位天神相比,敢问老子李聃除了谱写道德经创立道家之外还有什么大的神通?”

魏延一锤定音,左慈、于吉无话可说,只要老子李聃的地位在其他诸子百家之上,他们就觉得自己对得起祖师爷了,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问题多做纠缠。

魏延摆明态度,要尊重历史,要尊重神话传说,却也要正本清源,所有与历史不和与逻辑不和的神仙全都驱除下神坛,比如赤松子,比如张良,比如张道陵,全部被忽视。

左慈和于吉互相对看了一眼,提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将军,您说若信仰我们通天教,便是踏上了通往天界的坦途,天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两人其实都没有见识过,但我们听人说,将军您曾经受过天帝的启示,您能给我们说说那天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魏延把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做了一番描绘,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飞机、火车、火箭、手机、电脑、电灯、电视等等,在于吉、左慈听来,无法可想,都只能是天界的神器。

于吉、左慈一边听魏延描述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