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1/4页)

……

离开凤鸾宫的杜嘉言一边走一边想,母妃做得这样明显,父皇不可能看不出来。但父皇并没有问询太子,也没有训斥上书的臣子,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忽然,杜嘉言心中一动。

父皇从小就喜爱太子哥哥,平日里总是教导他们要兄友弟恭,最想要看到的就是他们兄弟和睦。母妃这样做,父皇却没有立即发难,难道是要借此看清皇子和朝臣们的反应?尤其是自己……

想到这里,杜嘉言立即往勤政殿而去。

勤政殿里,得到消息的杜嘉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父皇,我们在戎州赈灾的时候,太子哥哥带着我走了很多田间地头,与很多百姓交谈,太子哥哥问他们一年的收成,问他们平时的生活,问他们最想要什么……太子哥哥对百姓这样尽心竭力,百姓们心中感激,自发地想要回报他,所以给他建了生祠。这怎么能说太子哥哥居心叵测?太子哥哥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离开戎州的时候还没听说呢!”

皇帝看着气得小脸红扑扑的小儿子,板着脸扫了他一眼道:“看你这急躁的样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也改不过来?父皇训斥太子了吗?”

杜嘉麟一愣,继而摇头:“没有。儿臣只是听了此事,心中气愤,所以就跑来了……”杜嘉麟说到这里,自己也醒悟过来。是啊,父皇并没有因此训斥太子哥哥,说明父皇是信任太子哥哥的吧!

皇帝眼底隐约露出几分笑意来,语气却颇为严厉道:“父皇事情还多得很呐,你先回去吧!别耽误了功课。以后凡事多想想,三思而后行,别总这样毛毛躁躁的……”

“是,儿臣告退!”杜嘉麟放下心来,却又觉得羞愧。他竟然怀疑父皇会轻信那些小人的话。

九皇子气冲冲地来,却一脸羞愧地地出去,让那些观风的探子猜测不已。九皇子找皇上肯定是说太子殿下的事情,可皇上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呢?

九皇子刚走,福王就到了。

皇帝听说福王求见,倒是有几分意外。他原本以为,太子的同胞兄弟会来得快一点。小九就在宫里,来得早是应该的,福王寿王都在宫外,得到消息怎么也得找幕僚商议一下吧?想不到福王竟然比寿王先到。

皇帝问何公公:“福王从哪儿来?”

何公公回道:“福王殿下进宫有一会儿了,他先去的贵妃娘娘的凤鸾宫。这是从凤鸾宫过来的。”

“哦?”皇帝听了,颇为意外,而后又欣慰地点点头,看样子赵贵妃做这事应该没有同老二商议,所以他才第一时间去找了他母妃。“让福王进来吧!”

“儿臣参见父皇!”

“嗯,起来吧!有什么事?”

杜嘉言进来,跪在地上行了礼,却没有起身。

“父皇,儿臣是为了今日早朝有人诋毁太子殿下一事而来的。章大人说太子借着治蝗赈灾收买人心居心叵测,但依儿臣看,章大人自己才居心叵测!太子殿下治蝗赈灾不辞辛劳,尽心竭力,这才赢得百姓爱戴。这不仅仅是太子殿下的荣耀,更是父皇您的荣耀!再说了,太子殿下是储君,这个天下以后都是他的,谁都可能居心叵测,就是太子殿下不会……”

皇帝不冷不热地“哦”了一句,淡淡地扫了杜嘉言一眼,显然是等着他继续说。

杜嘉言一时间弄不清楚父皇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只得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继续为太子辩解道:“父皇,太子殿下是您亲自教导长大的,难道您还不相信他的品行么?太子哥哥是最好的兄长,必然也是最孝顺的儿子,父皇您别听那些小人胡说……”

皇帝看着福王那急切的样子,心中倍感自豪。他的儿子,果然没让他失望!虽然崔皇后和赵贵妃都难免有些龌蹉的小心思,但幸好他的儿子们都是好的,这样的兄友弟恭,哪朝哪代都不曾有过。

“好了,起来吧!朕也没将你的太子哥哥怎么样,你着什么急?不过,也不枉太子当初为你们说情,让你们留在恒京。”皇帝语气虽然淡淡的,但到底点了一句,也算为太子说好话。

杜嘉言双眼一亮,立即问道:“是太子哥哥求情,父皇才让我们留下的吗?”

皇帝轻轻“嗯”了一声道:“当初朕说也该给你们封王,让你们去封地了。太子说你们兄弟自幼一起长大,情分不同,不舍兄弟姐妹分离。又念着你们若是去了封地,母子骨肉分离,不能在自己生母跟前尽孝,便求朕让你们都留在恒京……”

杜嘉言红着眼睛,满脸的感激道:“父皇您看,太子哥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