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厂,到也是一尝所愿。……汉阳铁厂虽说老旧,但胜在设备齐全,若是对其设备加以修整,以汉阳铁厂六座炼铁高炉,七座炼钢平炉,一年即可生数十万吨钢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满足未来公司发展需要,而且对必能助力国防,不仅仅只是兵工厂可以获得足够的钢铁以生产武器,国家修建工事亦可获得充足钢铁……”

管明棠的话让蒋介石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所以纵是现在没有那个实力,明棠也只能勉力维持了,埋头向前了!”

似是自嘲,又是表明决心,管明棠把自己摆到一个外人不能理解的位置,实际上却是为了争取蒋介石的“同情”,因为,时人又有几人能理解蒋介石!

“那,明棠,你应该知道,根据先总理所制定之实业计划,钢铁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命脉,所以应该为国营性质的原则,你这汉阳却……”

摇着头,蒋介石却是肃而不言。

“委员长,在总理实业计划中,曾言以中国之积贫积弱,发展钢铁工业须集国家之力,因此须采取国营方式,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而且实业计划中曾提到,实业计划内重要工业之难以举办者可利用外资的原则,可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寻求国际合作,既然可寻求外人之力,那为何国人之力不可用呢?”

在反问之余,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再则,钢铁工业表面上看似仅只有钢铁,可实际上,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炼焦业为例,炼焦虽为炼铁之用,但其却为煤化工之起步,大量工业化学原料皆由炼焦所余废弃物所制,如梯恩梯以及苦味酸炸药其原料即是通过煤化所得,这现代炼焦厂,可以为工厂提供焦炭之时,又可为兵工厂提供炸药原料,而目前,我国炼焦厂大都为土焦,焦油不经冷凝便直接废弃于空中,冲洗于地面,白白浪费大量资源。”

望着若有所思的蒋介石,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再就是钢铁厂,钢铁厂在平时生产钢材固然主要用于民用,但在战时,钢铁厂亦可生产武器以支援战争,如无缝钢管厂,可为兵工厂提供枪炮用钢管之坯料,铸造场可铸造炮弹弹坯,事关国防,又岂能由外国人过问?”

之所以抛出这么一个理由,只是因为近代中国,国人大抵对外人不甚相信,即便是蒋介石亦是如此,毕竟,外国人给中国太多伤害。果然,管明棠如此一说,蒋介石的脸色立即微微一变,工厂交给外国人,着实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毕竟有外国人插手的工厂,在战时又岂会一切遵从国防需求,之所以不赞同将中央钢铁厂设于马鞍山,可以说就是出自这方面的担心,固然,中央钢铁厂是中国向德国贷款建成,但其中亦有德国股份,若在战时,南京将要沦陷,德方是否同意钢铁厂搬迁?无论是强行搬迁或是炸毁,是否会影响到中德外交?若不能拆运,是否会有资敌之嫌?这些都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嗯……”

看着管明棠,已经被说服的蒋介石到是展现出了军人的直率。

“你应该知道,以现在政府财力,不可能给予你任何帮助,而且,湖北……”

沉吟着,蒋介石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湖北是改组派的地盘,那里,即便是他蒋介石的话,并不见得顶多大用,甚至湖北直到现在都没能修那怕一条现代公路,那地方……实在是,想着地方的离心,蒋介石的眉头微皱,那些油滑的政客和眼前朝气蓬勃的青年一比,前者顿时落了下乘,而在脑海中亦浮现出广西新政所使用的新人,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年青人充满朝气,全无油滑政客之奸滑吧!

就像自己的黄埔学生!他们不也如同管明棠这样的年青人一般,充满朝气,浑身展露出的尽是蓬勃之气,只不过他们是军人,而管明棠是商人罢了!

想到自己指示间他直接来见自己,不需要经由他人引见、指导,蒋介石的内心倒流露出几分自得之意,当初之所以对翁文灏有那一番叮嘱,就是想探一探这个管明棠的真心,这个人在南京无根无萍,亦无他人点拨,在无人叮嘱教导下,最容易探得其真心,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经探得了他的内心。

“委员长,明棠已经考虑过,铁厂复建,必须首先考虑其技术,现在经过数十年教育,我国技术人员数量、水平已远超过清末以及民初,工厂可以其为技术骨干,解决工厂所需技术问题,另外还可考虑自国外引进技术,用于老旧设备改造,目前美国以及欧洲各国皆陷入经济大危机,钢厂开工严重不足,许多工厂生存亦呈现问题,因而可低价引进设备技术……”

在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