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1/4页)

嗯,还有十几所学制半年至一年的技工培训学校,还有……在生活社区内有几所面向外国雇员和高级雇员的小学以及中学,即便是设立那几所小学和中学,其目的也仅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为得是那些职员能够把家安在这里,在此安心工作,除此之外,自己似乎从来就没曾考虑过教育的问题。

“未来,等到工人们把他们的家人都带了过来,我们如何向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呢?”

第一次,管明棠开始认真的思索着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因为教育关系到将来,同样也关系到新区的“长治久安”,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管明棠才会来到这。

“我们是不是应该招聘一些教师,办一些中小学?”“嗯,有这个必要!”

站在老板的身后,听到这个问题后,曾澈把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老板会提到这个问题。

“你的脸色和语气,告诉我,这个回答,有些言不由衷啊。”

虽然没有抬头,但是管明棠还是觉察出曾澈话语中带着些警惕的味道。

“因为……”

沉默片刻,曾澈看着远处的已经走出食堂的,纷纷朝着图书馆或教室走去的学生,这几千名学生的“甄别”,一直都在进行中。

“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望着那些充满活力的青年,管明棠不得不承认一点,相比于后世的青年,他们更珍惜眼前这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许,他们这些“落选生”并不是第一流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却愿意为学业付出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努力,这一点,可以从那些教授在教授联席会议上表示的赞叹中感受到。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用低沉的声音道出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时,管明棠的视线中透露出的是浓浓的期盼。

“现在,这里的火焰已经点燃了,将来,自己还会点燃更多的火焰,而想要点燃那些火焰,并令火焰不停的燃烧下去,就必须要通过教育去改变,去点燃,去……”

“也许,是让别人点燃火焰!”

望着对未来满怀憧憬之状的老板,虽是有些不忍,但曾澈还是当头倒了一桶冷水下去。

“嗯?”

睁大眼睛,管明棠有些不解的看着曾澈,这话怎么说?是让别人点燃火焰!

“怎么说?”

“师范!”

冷冷的吐出两个字,曾澈之所以持以怀疑的原因就在这

“尤其是乡村师范!更可谓是重灾区!”

乡村师范?重灾区?

管明棠还是没有听出一个所以然来,这和自己办学有什么关系?

“师范学校实行免学费政策,并提供膳食住宿。而且,学校位于附近县城、乡镇,可以大大减少路费和其他生活费用,因此成为乡村贫寒学生的首选。”

见老板似乎还有些不太了解,曾澈的心下不由常叹口气,自己这个老板,原本他担心罢工,所以才弄出了一个封闭式管理,后来又同意了王长青的那一套,现在,自己的这个老板,还是有些不太了解国情啊!

似乎像是危言耸听一般,曾澈将过去自己的特务处工作时,对山东、河北一带的师范调查结果一一道出,总得来说,在曾澈看来,办学,根本就是自寻死路,准确的来说,是把最不稳定的一群人,引入新区。

“……大革命失败后,有一批人逃离城市,隐匿于乡村学校,将激进社会思潮带入乡村,并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激进社会思想似乎对乡村中的那群不满现状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一群人,往往选择不需要学费的师范……”

不接受报考师范的学员,当初曾澈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贫寒的家庭背景十分敏感,另一方面这些师范生们还有强烈的优越感,因为他们毕竟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而且,他们从小就以聪敏好学闻名乡里,许多人在县城高小读书时总是名列前茅,家庭及乡亲对他们寄予厚望,也培养出他们不甘命运的精神和对家乡社区的使命感。所以……”

不用曾澈再解释什么了,从他的话中,管明棠终于明白了他先前所指了,如果自己在新区内创办学校,就势必将引入大量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中,谁知道……难道,新区就不办学校了?

“嗯,那……”

沉吟片刻,管明棠抬起头看着曾澈笑了起来,笑容显得很是灿烂。

“既然如此,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