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 (第1/4页)

解战场。

想到这些士官在部队中的中坚作用,李利之看着连里的那些佩着领章上等兵的军衔的“新兵”,他们是年前整编时补充的“续备兵”,现在已经转为常备兵,这意味着今年他们需要进行士官培训。

“军士长,咱们排这个月,有多少人进士校学习?”

邯“老规矩,7个人,四个上等兵、两个下士,一个中士,这一批里有老白的名字估计,咱们回去的话,老白就能接到邯郸士校的入学通知了”

邯郸士校,实际上他的正式名称应该是“邯彰民团高级士官学校”,是专内区仅有的几所在中悳央政悳府军政部备案的“军事学校”,在南京军政部看来,一所目的在于为民团培养班长或对村长进行军事训练的学校,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而这所学校至少在官方上是“邯彰最高等军事学府”了,对于许多士兵而言,进入这里学习,可以说是他们的人生的一个梦想。

背着行李的白四维在进入校园之后,并不觉得这里和军营有什么区别,或者和基地内设的士校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要说这里有什么区别的话,恐怕就是这里是一所旨在培养“高级士官”的学校,成为高级士官,是许多士官的梦想,作为军人,他们不可能成为军官,但是却可以成为待遇、地位不逊于军官的高级士官。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交申请。

“你立志在军队服役吗?”

第一次进入基地士校培训时,教官曾询问过白四维这个问题,他的心里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疑惑,而此时,在走进这所士官学校时,白四维的心里不再有任何疑惑。

“这一辈子,自己这百把斤,就交给部队了”

心下嘀咕着,白四维朝着报道处走了过去,而在报道处,早就挤满了来自各师团的中士或者上士,其中还不乏三级军士长。

“有了他们,整个部队像一台工作正常的机器;没有他们,再有能力的指挥官也会陷入困境”

站在士官学校主楼办公室内的李法寰,这位民团高级士官学校的校长,又一次对司令讲述着士官的重要性,当初正是他提出了在“精兵政策”下,重视士官的作用以及培养,从而达到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可以说,正是他一手缔造了民团的士官体系。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培养的4。5万名军士,其中有1。5万人在役,3万人退役,而退役士官又是各县民团的骨干,今年的冬训,已经充分验证了大量军士补充至民团后,对民团战斗力的提升,这意味着,半年后,我们只需要补充适当数量的军官以及士兵,就可以组建至少15个师,但是…”

“但是,因为士官是军队的脊梁,在战场上,他们又是伤亡最大的一群人,甚至超过军官,如果大量的士官伤亡,很有可能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三个月可以训练一名士兵,半年才能训练出一个下士,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建立一个士官补充体系,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一种局面,在战争中,我们的士官越打越少,新兵越来越新,部队的素质自然也就每况愈下,”

从窗边走回到办公桌边的管明棠接着李法寰这位“民团士官之父”的话说道,之所以会来士官学校,原因非常简单,对于现在的民团而言,战斗力的保持士官甚至比军官更为重要,借助现代的无线电通讯体系,参谋部可以直接指挥部署每一个步兵排的作战,但是在战场上,直接指挥士兵作战的却是士官,而不是被称为军队灵魂的军官。

军官与士官两者差一不可,商学院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军官教育体系,甚至现在还通过建立“研究生院”的方式,开始培养军官的军师团级战略指挥能力,而战略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参谋部直接指挥加以补偿,但是士官不足却没有任何办法。

在后世看过许多战史资料的管明棠非常清楚,军官和士官的越打越少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支军队实际上作为一个整体,战斗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这种事情一但发生,那支部队根本就只剩下了一个空有血肉,而灵魂空虚和骨骼脆弱的皮囊。

“现在我们每年可以培训多少士官?”

“现在,我们的十六所士校,每6个月可以培养1。2万名初级军士,4000名中级军士、2000名高级军士,一年也就是3。6万,最多也就是编成十八个师,按照伤亡率来算,一年的培训只能新建不超过8个师

在李法寰的解释中,管明棠沉默着,回来的在办公室内踱着步子。

“寰宇,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士官的培训力度,看看基干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