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 (第1/4页)

无不学之人”,当人们提出教育乡村的口号时,在邯彰大规模的扫盲教育早已实施了,甚至军人探亲回家时,亦会在家中教授父母亲人识字——所授学员有10人通过扫盲考试,既可获得三等军功章,从而促成在军队内接受扫盲以及初等教育的士兵主动于乡间促成亲人接受扫盲教育。想常人所不敢想,做常人所不敢做,在管明棠的身上可谓是体现十足。

“百川,我这次请你过来,不是为了让你当教授,当然教育委员会有一半的人在大学或者高等专科学校客座讲师,毕竟,中国人多才少,这是现实,但正因为人多才少,所以,我们才需要教育,百川民二十三年,你发起中华乡村教育社,这几年虽说取得一定进展,但总归影响有限,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资金!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再好不过的机会!所以,我希望你能留在这,参于到华北的教育建设之中,一同见证华北教育的崛起!”

傅斯年盯着彭百川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

“孟直兄……”

面对傅斯年的邀请,彭百川显得有些犹豫,而他犹豫的原因非常简单——华北在重视教育,国府同样也在加大对教育重视,几乎是在抗战开始后,后方的教育建设便已经全面展开,相比于华北三省,在教育部,他却可以直接参于到整个国家的教育建筑中去。

良久之后,迎着傅斯年期待的眼神,彭百川摇头说道。

“如果是在去年,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你,但是现在……中国同样也需要教育,现在教育部亦需实施西南后方教育建设,以及收复区的教育重建,或许,教育部不可能像你们这一样,提供足够多的经费用于教育建设,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毕竟,中国并不仅只有一个华北!”

突然彭百川的话峰一转,笑着说道。

“孟真兄,这次我之所以来北平,是在武汉听说了山东呈请的“特殊时期教育案”,所以希望能有所了解,以为教育部制定教育案作为借鉴……”

尽管彭百川拒绝了自己的邀请,但傅斯年听到他的来意,还是热情的介绍道。

“山东的特殊时期教育案,所谓的特殊者,是鉴于当前特殊时局,在临时的特殊学制为中心的教育实施案。”

介绍着“山东教育案”,傅斯年从桌上翻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在递给彭百川说道。

“总的来说,这个特殊学制就是缩短学制,实施7年制的强制义务教育。”

“7年义务教育?难道山东是想恢复初高小七年制?”

“倒也不是,现在国内实施的六三三学制,而义务教育者大都只能保证六年小学,因此,山东才会提出,七年制义务教育,按照这一学制的制定是五二(一)二学制!也就是五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本科或两年专科,如此一来义务教育只增加一年,但却使少年儿童可得初中教育,这亦是于各乡设立初级中学的原因,同时,又可加快人才培养,且可充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中间的一则是对未能升高中的学生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或初步掌握现代农业、技工或工商知识……”

尽管表面上这个学制是山东的何仙槎提出的,但傅斯年还是从中看到了管明棠的影子——实用主义,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教育委员会依然对其进行讨论。

“那,孟真兄,你觉得这个特殊时期教育案如何?”

第282章 论教 下

漫步于刚刚复迁返北平的北大校园内,此时管明棠的心底却升腾出一种特别的感觉,在另一个时空之中,曾几何时,自己向往过这所大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趁出差之机,带自己来到过北京,也就在那时起,自己向往着北大、清华,这一所所名校,此时凝视着这座曾让自己的少年充分动力的学校,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渴望能有一天,漫步于这座静谧的校园。免费小说门户【首发】'百度搜比奇;w&n首发全文字阅读'埋首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在宿舍里发着不着边际的宏论,或者与校园内同恋人窃窃‘私’语。

最后自己实现了后者,但北大、清华,对于外省学子来说,大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尽管此时的北大规模甚至不及后世一个学院,但管明棠却知道,现在正于教室内读书的不定将会涌现出某一行业内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是一个属于并诞生学术大师的时代。

“这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教育变革,或者说缩短学制!”

面对胡适的质疑,管明棠边走边解释着,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