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部分 (第1/4页)

然中带着些许悲怆的咆哮声更是一遍遍的在他的耳边回荡着。(最新章节阅读请访问)

“娘,等俺回家再吃您您包的白菜大肉馅的饺子……”

电影中的那个瞒报年龄从军的战士的音颜笑貌再一次于他的脑海的中浮现出来,在日记里,他回味着娘包的饺子,在给娘的信里,他依然写着饺子,在战场上,他的腿被炸断了,在日军冲进废墟的时候,他在那里放声哭喊着。

“娘,俺痛、俺痛……娘啊……”

但下一瞬间,在悲怆的痛喊声中,他依然用颤抖的双手拉响了手榴弹,这或许才是真实吧!

“兄弟,忠烈祠见!”

电影画面中,两名狙击手为了保护几名乞儿,在分别的时候,其中一人转身冲着兄弟喊了一句,便跃出了街道,吸引日军的注意力,最终,当他浑身是血的倒在一处断壁下的时候,当他看到十几名日本兵无功而返的时候,在最后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没有过多的煽情,或许,根本就不需要煽情,所有的一切都是那场残酷的首都保卫战中发生的,甚至于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完全无法表现出战场上的惨烈,更无法刻划出一个个英灵的悲壮之举。

是什么样的勇气让那些战士们视死如归呢?

一句简单的忠烈祠见,对于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诸多的疑问在他的脑海中萦绕着,当香烟燃至指间的时候,那烧灼感才让周树人才反应过来,吃着痛,将烟蒂按灭于烟灰缸的时候,他默默的在心里想到。

“也许,应该去一次忠烈祠!”

也许,应该对去一忠烈祠!

几乎每一个看过《南京》这部电影的人的心中都会浮现出这个念头,无论他是长者亦是幼者,在这部电影之后,“忠烈祠见”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深深的刻下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巨作,片中洋溢着的军人们浓浓的爱国之情,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汗颜!面对这些阵亡的英灵时,我们如何报答他们呢?我们对他们亏欠太多了……”

报纸上充满煽情的言语映入管明棠的眼帘,如果说,一开始拍摄这部《南京》更多的是出于宣传的需要,那么现在《南京》这部电影所取得的成功,却远远超乎他的意料。

在过去的几年间印象电影公司通过不断的学习,学习后世的电影制作经验,编剧经验,早已经摆脱了初时的稚嫩,而从《红石岚大捷》到《南京》,十数部“史诗战争大片”的拍摄,更是使得这印象电影公司真正具备了拍摄“战争大片”的技术经验,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南京》的战场场面的刻画远不如后世的许多“大片”,但却依然引起了震撼,甚至于就连同欧美各国亦希望引进这部电影,当然,他们看重的是其市场价值,毕竟宏大而壮观的甚至可以用史诗性来形容的战场场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是陌生的,宏大而真实的战争场面足以吸引每一个观众。

但对于管明棠而言,真正出人意料的是,这场“主旋律”电影在国内引起的震撼,甚至不亚于的纪录电影《红石岚大捷》,尤其是片中多次出现的那句“忠烈祠见”,更是一次次的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冲击着他们的灵魂。

即便是有人较真的说道着“那时还没有忠烈祠哪!”,也会遭到各方面的反驳,因为在邯郸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忠烈祠,在南京亦有一座忠烈祠,只不过,人们相当然的把那座忠烈祠视为北平的忠烈祠。毕竟,那座忠烈祠不同于南京,在那里那些为国奉献的人们,不论军衔与地位、将军英雄还是无名士兵;无论你是冲锋陷阵,还是作为后勤服务的女性;不管你是牺牲在战场,还是平安退役后终老家乡,均不分等级地葬在这里。所有的墓碑肩并肩地排列在一起,手足相望,沐浴着阳光。死亡、分离是不幸的,但能葬于忠烈祠之中,对于军人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幸福与光荣吧!

“人们学会的铭记。”

看着报纸上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忠烈祠参观,在那里祭祀阵亡英魂,管明棠在心里默默的说道,而这种铭记,却是用血用生命换来的。

“只要这个民族学会的铭记,他就不会再遭受失败,就能够真正承受一切挫折!”

默默的感慨一声,管明棠站起身,然后默默的朝着窗外看去,相比于若大的王府,这座四合院反倒是更能给他以家的感觉。

是的,家的感觉,如果……想到这里,管明棠的不禁长叹口气,如果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也就不会,不会伤害到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