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部分 (第1/4页)

睦涂喙Ω吣兀俊�

谷正之抛出的这么一句话,果然让陶希圣整个人陷入思绪之中,作为汪系核心成员的他自然知道,汪先生现在已经开始为战后的事物着手准备了,与华北在某些方面的合作,也是基于战后的安排。

恰恰正像谷正之所说的那样,即便是****打到了东京,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只是将蒋先生的威望树的更高,将管明棠的声望推至极致,而对于汪先生来说,虽说汪先生于幕后做了太多的工作,但是人们只看到了两位军事统帅在军事上的胜利,根本看不到,汪先生如何筹集战费、维持国家的运行。

陶希圣的沉默看在谷正之的眼中,让他心知对方被打动了,于是便又继续加重筹码道。

“陶先生,同属亚洲民族的我们为什么要为英美的利益而战呢?假如,通过谈判的方式可以得到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战争下去?现在,我国是真正希望结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并且相信除经之外别无他途了,陶先生……”

第1174章 精卫之问

“谷正之确实这么说!”

入夜时分的汪公馆书房内,汪精卫有些不甚确定反问一声。

“是的,汪先生,在与谷正之见面时,他多次强调,日本希望结束与中国之间的冲突,甚至……”

话声稍顿,陶希圣吐出了几个字来。

“可能会不惜代价!”

不惜代价!

不惜代价!

如果日本当真愿意通过谈判,并且从东北、从远东以及东南亚撤军,并将其交于中国,而且将朝鲜、台湾并还于中国的话……

想到这一点,汪精卫的胸腹中顿时涌起一阵热流,这是一个机会!

对国家而言,无疑这是最好的选择,作为行政院院长,他深知,现在战争每拖延一天,政府就要开支高达1。5亿元的军费,在过去的一年间,南北两地的军费开支超过500亿元,相当于中国国民总产值的50%都被用作军费开支,尽管美国先后提供了40亿美元直接贷款,但相比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无疑只是杯水车薪,随着战争的继续,开支只会越来越大。

假如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即能收回东北、台湾,又能保证韩国独立,同时还能争取到东南亚各的独立,甚至还有对远东地区的“接管”,那未尝不能……

只是,想到两月前与管明棠会面时,其信誓旦旦的表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必须以国旗于富士山升起为终点,汪精卫不禁有些犹豫,日本人之所以愿意作出“巨大让步”,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国体,而他们显然不可能“无条件的投降”,然后任由中**队进驻日本本土。

假如管明棠不接受的话……

“汪先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陈公博在一旁说道。

“无论蒋先生还是管长官,他们之所以希望将仗打下去,是因为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更为有利,对于蒋先生来说,只要仗打下去,他的威望就会越来越高,毕竟,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在蒋先生的率领下击败了日本、解放了南洋,而对管长官而言,仅只是光复东北的声望,就足以确定他在战后的地位,华北、东北、蒙古、中亚,甚至还有将来其势必“托管”的远东,无一不证明其军事上的成就!”

作为汪精卫的亲信,陈公博自然知道,此次“开普敦会议”就有一项内容是关于中亚、西伯利亚地区的未来归属,虽说中国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但是却提出了“托管”,要求英美等国同意,在“苏俄政权覆灭无力保卫这些地区”的现实情况下,由中国对其进行“托管”,实际上,也就是变相的默认中国对两地的控制权。

而北平甚至制定好了一系列的移民计划,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中亚以及西伯利亚作为十几个独立的“省”纳入中国,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这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领土吞并”——超过1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在未来十五至二十年内,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论是西伯利亚的冰原或者中亚的荒凉,届时人们只会看到中国的领土扩张了1。3倍以上,而是谁成就了这一切呢?显然,人们只会记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进攻,确立了中国对这些地区“实际统治”的管明棠。

在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人们会记住作为国家元首的蒋介石,同样也会记住有“开疆拓土之功”的管明棠,至于汪精卫,将会被人们所遗忘。但是现在,日本方面提出的“和平建议”,却让陈公博看到了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