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部分 (第1/4页)

让煤矿的领导实行带班制,没有矿领导带班,他们可以拒绝下井!事实上是什么情况,当官的是怎么应付的,在矿上干过的农民工都清楚。

魏东建深入青州农村,照样没有带回来工人。到富士康预定复工的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名工人前来报道,与十万名用工量相去甚远。没有足够的工人,自然无法开工。无奈之下,富士康只好宣布推迟复工时间。

为了确保富士康用工,苏友伟使出了绝招。苏友伟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采取层层承包,人人有份的方法,要求全部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找亲戚认朋友,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每人必须带回两名农民工!凡是在规定期间完不成任务的,一律停止工作,不准上班。

这个命令一下,柳坡市一时之间鸡飞狗跳好在城市居民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为了完成任务,柳城的机关干部开始大规模回乡认祖归宗,多年没有走动的亲戚,也开始带走礼物上门拜访,希望家里人能够到富士康打工。

折腾了一个星期,五万机关干部只联系到三千农民工。这上千农民工到富士康报到之后,又有一千多人听了传说,不辞而别!

绝大部分机关干部都没有完成任务。苏友伟虽然要求的非常严厉,毕竟法不责众,也没有办法实施惩罚。而且,这个承包方案又被网友曝光出去,弄得苏友伟灰头土脸,一场闹剧乱乱哄哄地不了了之。

在东海本地招不到工人,魏东建依然不死心。在苏友伟的大力支持下,魏东建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到西南内陆省份去招工,希望能够招来十万名工人,以解燃眉之急。

到了西南之后,魏东建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民工荒。珠三角、长三角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区,都驻有专门的招工人员,在各个乡镇都设有中介,手里甚至拿着农民工的huā名册,只要发现有人返乡,马上过去联络。

电视上更是常年充斥着招工广告,个用工单位都在极力宣扬本地区条件如何优厚。东海省初来咋到,根本没有任何任何竞争优势。

在西南地区转了一圈,魏东建基本上又是白忙活。连续一个月的奋战,魏东建虽然使出了浑身的本事,却依然于事无补。由于招不到工人,富士康复工的日期只能一拖再拖,越来越遥遥无期!

富士康与柳城签订投资合同的时候,柳城保证提供充足的用工,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富士康管理层非常清楚,他们这样的超级项目,用工数量庞大,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通力协助,单靠他们依靠市场方式,根本无法完成。

由于柳城富士康“自杀门”事件,造成工业园信誉极度降低,根本招不来工人。富士康的管理团队也看的非常清楚,柳城市政府为了招工,也下足了气力,却收效甚微。

富士康高层经过紧急磋商,最后无奈做出决定。如果柳城市政府在一个月内,不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柳城富士康项目将正式关闭,现有生产线将并入周边其他科技园。

在给柳城市政府的通告中,富士康非常郑重地提出,柳城富士康项目之所以发展到这个结局,责任全在柳城市政府。

首先,柳城市政府提供的工业园环境不合格,存在辐射污染源,造成员工连续自杀。”自杀门带来的恶劣影响,致使富士康无法招到足够的工人,而柳城市政府又无法按照合同规定,保证富士康的用工,造成富士康无法复工。

基于上述原因,富士康项目在柳城的失败,柳城市政府应该负全部责任。富士康决定再给柳城市政府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柳城方面在一个月之内仍然无法保证用工,富士康将不得不从柳城撤出。

柳城富士康的第一期投资,高达一百二十亿人民币,基建项目占到百分之七十。对于生产线,富士康可以拆迁带走,而固定资产这一块,富士康无能为力。

富士康向柳城市政府提出,项目的失败是柳城市政府无法履行合同造成的,富士康的损失,自然要有柳城市政府来承担。仅仅基建投资,柳城市政府需要赔偿九十亿人民币。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富士康将走法律途径!

富士康的这个通告虽然是秘密文件,仅限于柳城高层才能看到。

体制内的保密程度实在不敢恭维,消息很快就在社会上散布开来。

为了引进富士康项目,柳城各个方面使出了吃奶的劲,甚至连东海省委省政府也是全力配合,好不容易才让富士康huā落柳城。现在一个税收没有捞到富士康就宣布项目失败,柳城反而要赔付富士康九十个亿的损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