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页)

吴小正打断他说:“我看中了另外的地方。”

“是哪里?”刘石泉问道。

“旧沙场。”

旧沙场也是响水村的一个好地方,那里靠近湘水河边,以前是村里在河里挖沙卖钱的地方,作为最吃香的建筑材料之一,那里曾经生意十分红火,让村上和村民们都赚了不少钱。

只不过因为沙场正好在湘水县水厂的上游,因为严重影响了湘水河的水质而被勒令关停,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与秃头岗相比,那里唯一的劣势就是离大马路稍微远了一点,不过还是有一条不算窄的砂石路通往大马路。

杨贵平赞成地说:“那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离马路稍微远了一点点。”

刘石泉却皱起了眉头。

杨贵平见状问道:“怎么,有问题?”

刘石泉回道:“大问题倒没有,只是那里属于四组的地方,四组可是有几户不好对付的人,我担心他们会坐地起价。”

一听到这话,吴小正皱起了眉头。

他所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放弃了做最牛钉子户的想法,现在却可能需要自己去面对钉子户。

这的确是吴小正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不在同一个组的缘故,他对四组的人和事都不太熟悉。

确实,一涉及到征地补偿,如果有钉子户的话,那就是一件麻烦事。

杨镇长又一次发挥了他的高水平,他对刘石泉说道:“这样,你先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我就给吴家在镇附近另找一个地方。”

刘石泉立即又表态:“杨镇长,你放心,我尽力去做好说服工作。”

然后他又对吴小正说道:“这样,我一会就安排人去通知四组那些人晚上到村委会开会,你和你爷爷也一起参加一下,看看能不能协商成功。”

在刘石泉眼里,吴家这事有吴长禾出面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

吴小正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一安排。

落实了事情之后,杨贵平不顾刘石泉请吃午饭的挽留,匆匆离开了,他确实要赶回省城去办大事。

至于吴小正,自然是回了自己家里,然后又开始继续他的酸辣脆萝卜制作工程。

这个时候,吴奶奶已经带着蒋丽华在忙碌了,两人又在不停地八卦着,正在说着村里的家长里短。

吴小正稍稍感到奇怪的是,平常话不多的蒋丽华在吴奶奶面前却有很多话说。

找了一个空挡,吴小正及时地插了一句:“丽华姐,你们四组的那个旧沙场,都有哪些人家有份啊?”

蒋丽华回道:“好像有十几户人家吧,包括我们家在内,不过具体有哪些我不是很清楚,要问我婆婆才知道,怎么啦?”

这么多?看来还真有些麻烦。

吴小正稍稍有些吃惊,但他还是回答道:“我想把食品加工厂建在那里,不知道征地会不会有麻烦。”

吴奶奶一直在一边尖着耳朵听着,她立即插了一句:“小正你怎么选了那里啊,四组姓刘的很多,那些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是啊,只怕不好说话呢。”蒋丽华也加了一句。

吴小正又头疼了起来。

他知道,在响水村,刘家可是一个大姓,像刘建刚、刘建民等都是一族人,尤其是四组最多。其它组也有不少,比如说村支书刘石泉、军哥等也是,只不过是血缘关系稍稍远了一点而已。

吴小正敏感地意识到,在征地这件事上,四组的人很可能会抱团。

看来有点麻烦了。

第75章 大事不妙

麻烦很快就来了。

吃过晚饭之后,吴小正就跟吴长禾往村委会走去,吴奶奶很是不放心,也一起跟了过来。

等吴家一家三口赶到村委会时,刘石泉和几位村干部已经等在了那里,四组的一些村民也正陆续赶了过来。

“老吴叔,看来你家要干大事了,恭喜。”

“禾老哥,你家发财了啊,弄出这么大事情来。”

“长禾老弟啊,你们家要发达了,可别亏待乡亲们啊!”

……

会还没正式开始,就不停有人跟吴长禾打起招呼来。这些人的面孔吴小正基本都熟悉,但吴小正最多能勉强知道人和名字而已,其它一点都不熟悉。

然后他又看到了蒋丽华,以及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那应该是她婆婆张绣花。

张绣花先跟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