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1/4页)

杨贵平又是一愣。

靠,这小子又要玩大的了?

对杨贵平来说,只要有抵押物,他帮吴小正来联系抵押贷款根本就没问题,毕竟他姨、也就是郁俊他妈是银行系统的高管。

并且,这是老爷子肯定会举手赞同,那样会更不成问题。

不过杨贵平很好奇的是,这小子到底打算干吗?

“你能不能说说你想干什么?”

“很简单,推吴大厨自己的酒水品牌。”

“你要把酒厂的酒换包装来买?这样卖得动吗?”杨贵平惊讶地问了起来。

在他看来,如果只是换个包装的话,那等于换汤不换药。

就算吴大厨推自己的酒水品牌,本质上还是卖湘水大曲,根本上是卖不动的。

“如果只是换个包装的话,那肯定是卖不动的,可我有我的独门绝技,能点石成金,自然就卖得动了。”

吴小正还在卖关子。

“靠,你小子,能不能把话说明白一点啊?”杨贵平急了。

吴小正却还是不慌不忙地说:“这事暂时还不能说,能不能成事,我还得另外找个人,找到了才有绝对把握。”

因为这事关吴大厨酒水品牌能否成事,吴小正暂时可不想透露出这个秘密,万一杨贵平不小心把事泄露出去了,就会影响吴小正的大计。

不过对于杨贵平,他还是得安抚的。

“杨哥,我之前一直想岔了,总以为要想卖酒的话,必须要有自己的酒厂才行,我忘了还可以定点加工这回事啊!”

可怕的思维定势。

按照吴小正原有的想法,他一直觉得要想卖酒,就必须得自己有酒厂。

他忘了,其实他可以直接向酒厂采购原浆酒,再对原浆酒进行二次加工,同样也可以创立自己的酒水品牌。

这跟汽车厂向配套厂家定向采购配件是一个道理。

只是因为酒厂这一块很少采用这样的模式,才让吴小正想岔了,并且一直在为如何把酒厂弄到手的事而头疼。

“杨哥,这事如果成了,不仅酒厂能继续维持,玻璃厂又能新增一大笔订单啊!”

吴小正先把这件好事告诉了杨贵平。

这是很显然的事。

吴大厨一旦采购了原浆酒,就必定会推自己的酒水品牌,而这个新的品牌自然是要玻璃瓶来灌装的。

只要吴大厨的酒水真能大卖,玻璃瓶的订单自然也会大增。

唉,又得找机会跑躺省城了!

第448章 原浆酒

在中国,白酒行业向来就是一个暴利行业。

据2016年统计,中国知名白酒品牌,比如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净利率普遍超过30%,贵州茅台更是高达52%。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比如说,美国最为暴利的烟草行业,净利率也才30%左右,而国外酒水品牌的净利率仅在20%左右,像苹果,谷歌,微软这样的公司,净利润率也只能达到22%左右。

可以说,白酒行业的暴利,除了烟草行业以外,基本没有其它行业能与之媲美。

白酒行业之所以能如此暴利,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中国酒文化盛行。

在中国,白酒从古至今就不缺乏群众基础,小时候课文里面,就学过李白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白酒也成了中国式聚会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次,白酒生产成本低,容易溢价。

这一点很关键。

在白酒行业里,向来有三斤粮食一斤酒的说法,而这个一斤酒,指的是65度的原浆酒。

通过勾兑后,一斤50度左右的白酒,其所需粮食大概只需要两斤半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比如说,在92年,一瓶一斤装的五粮液价格是45元左右,而茅台则高达90元。

那他们的粮食成本大概多少呢?

在92年,一百斤大米的价格大概是25元左右,也就是说,三斤大米的价格也就0。75元,这是一斤白酒的粮食成本。

就算在加上人工、设备折旧、其它费用成本等,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到五块。

这个溢价简直就是要翻天了。

而且,白酒是耐贮藏,并且越存越香,存得越久就越容易溢价。

最后一点,品牌溢价因素很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