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 (第1/4页)

既然如此,那胡正明需要确定的就只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研发中心具体的研发方向。

“在研发方向方面,你有什么考虑?”

“这一点,我跟老倪谈过,我对三个方向的研发很感兴趣。”

“一是芯片,既包括计算机芯片,也包括移动电话和通讯方面的应用芯片,甚至还包括机械和电器设备方面的芯片。”

“在这方面,只要你们拿出具体的研发项目,并且得到我的认可,我就会全力支持。”

“二是通信方面的应用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项目。”

“而且,我认为这一块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一旦它出成果,又会反哺研发中心的运作。”

“三是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面。”

“我敢预言,在未来几年,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会非常迅猛,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研发中心也能把这一块当作研发重点。”

芯片、通信、互联网,这就是it业的未来。

在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上,有着前世经验的吴小正,他是不担心方向出问题的。

胡正明陷入了沉思。

吴小正所说的三个研发方向,跟他的想法是非常吻合的。

这让他无比的心动。

作为一个微电子领域的技术专家,他所欠缺的正是可信赖的投资方,以及可以将研发成果投入到应用中去的实力企业。

毫无疑问,吴小正现在就是那个最合适的投资方,他既有着资本上的实力,又有着很强的商业运作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他还是祖国大陆的投资人。

胡正明虽然是美籍,可他骨子里留的却是华人的血,自然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让祖国更强大。

这也正是他频频来国内讲学的原因。

非常完美!

但他也有担心的地方。

那就是他自己所擅长的只是微电子领域,计算机与融合通信、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面并非他的专长。

而按照倪光南的提议,是建议他替吴小正担当起成立和管理美国研发中心的重任。

这让他很是忐忑。

他不知道,自己在另外两个所不擅长的领域,是否实现吴小正的目标,不让他失望。

想了想,他终于说道:“如果吴董相信我的话,回美国后,我愿意全力以赴,去牵头筹备这个研发中心。”

相比对未来的忐忑,他觉得,一个能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更难得。

吴小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可是一个能让倪光南还敬佩不已的顶级专家。

现在他却向自己伸出了合作之手。

这意味着,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布局终于可以正式启动了。

真是想想也开心。

未来确实是属于计算机与通信的,而在他的计划里,现在国内有了倪光南这位大拿,国外有了胡正明这位顶级专家,这意味着他的起步就是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

再加上他所拥有的前世经验,这个未来的it王国,想要失败都很难。

“合作愉快。”

吴小正向胡正明伸出了右手。

第896章 完美分工

如果吴小正是一位it人士重生,或者说在前世对it领域就有很深的认识,那他现在就远不止开心。

应该说,他做梦都能笑死。

现在他还不知道,胡正明的未来到底有多牛。

到底有多牛?

几件事可以简单说明。

1997年,胡正明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2007年,胡正明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当英特尔领头的芯片业界普遍认为,半导体制造工艺到25纳米关口时将出现瓶颈,制造技术难以突破时,胡正明发明有名的基于立体型结构的finfet晶体管技术,成为了著名的finfet之父。

2001年,胡正明开始返台担任台积电的首席技术官(cto),开始在台积电推广finfet技术,并在担任cto三年之后,还长期担任台积电的技术顾问。

台积电正是凭借这一技术,逐步发展成为英特尔、三星这一级别的芯片巨头。

而英特尔、三星这样的芯片巨头,为了将半导体制造工艺到突破25纳米关口,也不得不转用胡正明的finfet技术。

到了后来,大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