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你能够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年轻人,还是不要太浮躁了。”

“哦?”林启华嘴角微微翘起,“看来,梁老师,还希望比较比较?”

“比较谈不上,但是,我很想看一看,你所说的大投入高收益的模式,究竟能不能行?正好我最近也想开拍一部电影,到时候,一起试试?”

“既然梁老师都这么说了,我们要是不接受,岂不是说明我们自己心虚了?”林启华耸耸肩,无所谓道,“好的,我接受了,我们近期一部电影就要杀青,因为是尝试新的警匪片题材,所以,不好比较。

我建议,我们也开拍一部新电影,就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来搞,梁老师,你也按你的想法来拍,到时,放在一起比较比较?”

“行,说到拍电影,如果我老梁怂了,这个圈子,也混不下去了。”梁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

“好,”林启华笑着和他握手,“都是为了华夏电影,咱们君子之争?”

“正合我意,无论成败,我都欣赏你,作为年轻人,起码你敢想敢做,如果你今天直接怂了,认输了,我反而会鄙视你呢。”

“还好我腰杆子够硬。”

“哈哈。”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这算什么?拿电影来直接竞争?又搞君子之争?

怎么觉得好违和啊?

现场的记者们,则是拼命地抓拍照片,新闻的标题都想好了:

《挑战一线导演第一人,林启华的底气在哪?》

《以电影论输赢,林启华将和梁宽一决高下》

《理念之争,会产生两部经典之作吗?我们拭目以待。》

《林启华在乐坛叱咤风云,现在又来挑战影坛大佬,他会被打脸吗?》

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自此,影坛多事矣!

不过,这些新闻见诸报道的时候,却意外地没有出现一面倒的形势。

网友的反应,让媒体们大呼意外。

“君子之争,都是为了华夏电影,挺好的。”

“林启华说的没错啊,老是窝在华夏市场称王称霸,算什么事?不走出去,就不知道自己的缺点,不接收世界一流技术、理念,怎么竞争得过人家?”

“就算在国内市场,也被好莱坞的大片,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些所谓的20亿票房电影,其实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烂片里面选一个顺眼的,如果不是市场够大,早就倒闭了。”

“我就觉得林启华说出了个大实话,想挣钱,就走出去,把自己的东西,包装好,给外面的人看,这才是正道。

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还天天吹嘘大屏幕数已经世界第一了,电影票房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了。

其实,都是泡沫,空中楼阁,真正意义上的好片,几乎没有,玩的都是粉丝经济,一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就几乎碾压他们。”

“钱钱钱,眼里都只有钱,好电影,却没多少部,这样下去,谁还买账啊?”

“反正我支持林启华,他敢说敢做,也做到了,只要他的电影出来,我一定去看,支持他,我也知道,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原本以为以梁宽的名气和作品质量保证,大家都会支持梁宽,却没想到,大众舆论,几乎一面倒地支持林启华。

他们没有考虑到普通民众的感受,也没有那种渴求国产好电影的需求。

普通民众,对于国产电影只懂得圈钱,只懂得上大明星、小鲜肉,去圈粉丝的钱,却拿不出让观众满意的电影,感到厌烦了。

普通人不会去看那种所谓的获奖电影,来给自己心里添堵,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捧着爆米花,和亲朋好友,到电影院去笑一场、哭一场,去热热闹闹一场。

好看、场面大、画面炫酷,是基本要求,如果可以的话,剧情能够让大家有所触动,有所感悟,那就更好了。

外来的电影,票房碾压其他国产电影的存在,就是普通观众的心态,你要我支持你国产电影,首先,你得有让我支持的动力啊。

这种心态,才是导致影视协会和超级巨星们,希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最初动力。

可惜,强大的阻力,让这种改革,变得举步维艰。

“虽然你显得很冒失,但是,我欣赏你的勇气和胆量。”

林启华结束自己的演讲之后,不少行业内人士,都给他点了赞,在大家的眼里,并没有因为他和梁宽的唇枪舌剑,而觉得林启华落于下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