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郑成自从母亲去世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我们决裂以后,他再没有别的朋友。他每天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渐渐地也开始逃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秘密发芽(9)

有段时间,他迷上了在护城河边看人钓鱼,从早晨一直看到晚上。那段时间正好是钓鱼热,是人不是人的都拿着根鱼竿在河边候着,拉屎似的蹲成一排,包括我那不争气的父亲。郑成看钓鱼就喜欢盯着一个人看,他连着看了三天,那个钓鱼的人愣是一条鱼也没钓着,最后恼羞成怒,把火通通发在了他身上:“哪里来的私孩子?我说运气这么背,鱼都被你看跑了。快走!”他挥着鱼竿赶郑成,又拎起塑料小桶扔他。小桶滚到郑成脚上,郑成吓得扭头就跑。

此后的几天,他看着我爷爷和对门的吕爷爷在马路边下棋。

爷爷问他:“郑成,你怎么没上学?”

郑成没有回答。

吕爷爷问:“你也会下棋?你懂‘马走日、象走田’吗?”

郑成红着脸站起来走了。

再后来,他又跟着竹马市的胡大爷早晨起来遛鸟。胡大爷教鹦鹉说话,他也跟着学。

“早上好。”

“早上好。”鹦鹉和郑成同时说。

“你吃饭了吗?”

“你吃饭了吗?”鹦鹉好奇地看看郑成。

“今儿几啊?”

“今儿几啊?”

胡大爷说:“停,你比那鹦鹉还鹦鹉呢。”

如果不是胡大爷制止,我毫不怀疑郑成能把鹦鹉学得惟妙惟肖。凭他那聪明劲儿,学什么学不会呢?

郑成每次看见我都躲着走,他贴着墙根走,像个小偷。可我知道他从来没偷过东西。他是临河城最好的孩子。后来,我才发现,他不单是对我,见了谁都躲着走。他只会贴着墙根走,从来不走大路。人们常常坐在屋里吃饭,看见屋檐底下一道影子闪过,就知道是那个怪孩子路过了。北关庙里的老和尚说,他这是被蛇仙害了。郑伯伯就请他带着另外两个小和尚来家做法事,法事一连做了两天。香烧了十几炷,符画了几十张,和尚大鱼大肉吃了不少,郑成的情况却一点都没见好,倒是学会了和尚们念诵的一段经文: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郑成天天把这句经文挂在嘴边,跟说绕口令似的,没有人听得懂什么意思。毫无疑问,他的脑子出了问题。

郑伯伯并不是没想过带郑成去医院看看,可他总在想万一看出病来,那可怎么办?这样看来,郑伯伯本身脑子也有问题,弄不明白是先有了病后来才能看出病来,还是因为看病才看出病来。事实上,是妻子的死使郑伯伯对“医院”、“病”一类的词产生了恐惧。有一次,他终于带着儿子去医院了,可是当他们从医院里出来的时候,人们看见的却是郑成扶着他面无血色的父亲。

有一天,在大街上,郑成把耳朵贴在墙边一根木头电线杆子上。

我骑车经过时,他伸手招呼我。

“什么?”我有心不理会,但好奇心重,还是走了过去。

“听,有人在说话。”

我信以为真,把耳朵贴上去。这时,我们脸对着脸。

电线杆里只有嗡嗡的电流声。我问:“哪有说话的?我怎么听不到?”

“关羽在和哪吒说话。”郑成神秘地笑笑。

“说什么?”

“说皇帝长着个兔耳朵!”

“神经!”我跳上车子飞驰而去。郑成瘦小的身体半嵌入墙中,成为一座孤独的浮雕。

出走(1)

雨季来了,雨没白没黑地下,足足下了一周。通往四处的大路都断了,临河城成了威尼斯。大街小巷都变成了河,人们在大街上摸鱼,在院子里游泳,在自家门口罗网,划着小船来往。男人不去干活了,女人也不做营生了,都在水里泡着,个个泡得又白又胖。自有人类以来,这样的好日子真是不多。如果雨继续这样下去,临河城的人们肯定会把外面的世界忘了。忘了就忘了,也没什么遗憾。

和大多数人家一样,我们家里的屋顶也漏了。屋子正中放了一只大木盆,雨水滴答滴答的响声里,我渐渐睡去。半夜里,刮起龙卷风,将十几里外北郊的一口鱼塘刮到了天上,鱼又随风落下来,顺着我家的屋缝,落进屋里的木盆中。我说的绝对是真的,早晨醒来,我听见鱼在盆里蹦,满满一盆鱼,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