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关心”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他出任县宗教局副局长。 牛三立不能因为郭书记“关心”自己就贸然跑去见他,伸手向他索取什么。 牛三立知道,如果自己真那样做了,郭书记肯定会轻看自己。 此刻,面对郭书记,牛三立心情很是复杂:自己在冠山乡干得那么卖力,王怀志都来了,郭书记却并没有一句鼓励的话,直到刘部长来了,他才“动”起来了。 老头子究竟在顾虑什么呢? ……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郭运昌的复杂心态。 自从田照东出事,郭运昌得知牛三立面对极大压力而不肯揭发田照东,心情就很复杂。 他曾经以为是田照东或者薛祥授意牛三立这样做的,即使是有人授意,能这样做也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后来得知并没有人授意牛三立这样做。 没人授意他做,他却做了,这就意味着没有人向他作出任何许诺,没有预期中的回报。 田照东事件,最坏的结果,是田照东被查出有严重问题,被“双规”,最终受到法律惩处。这个结果是考虑到了的。 私下里,有些人是欣赏牛三立的,但在明面上,牛三立的这种所谓“忠”,是不宜提倡的。 因此,当李谷成、周大明明显打压牛三立时,郭运昌是不会也不能出面干预的。牛三立只能“熬”下去,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事实证明,他付出了代价,也“熬”过来了。还依靠自身的努力,争取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很难得! 上次,读了牛三立写的《关于综合开发若云山景区的报告》,他就很想找牛三立谈谈,细想一下,还是觉得要“再看看“。 “再看看”,表明郭运昌对牛三立有兴趣,会持续关注他。 “再看看”,也说明他对牛三立还看不清,还没有下定论,或者说还不是很放心。 一位老领导评价过,郭运昌“每临大事有静气”。有静气,稳得住,但是想得过多,也会影响决断,甚至失去最佳的决策时机。 有时,失去了最佳的决策时机,也意味着失去了最佳的决策选项。 在田照东的问题上,郭运昌本来是有所察觉的,他却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如派出市纪委调查组,查出的问题再大些,市委也是主动的。 结果省纪委却采取了行动,市委一下就被动了。 要是他一手提拔的田照东被查出大问题,作为市委书记的他,肯定要承担用人失察和查处不力的责任。 事已至此,郭运昌已经准备承担责任了。 出人意料的是,田照东的老婆竟然把全部问题扛了下来。而作为另一个突破口的牛三立竟然也是“一问三不知”,这样一来,田照东的问题就不是很严重了。最后的结论是“管教家属不严。” 郭运昌的压力也小了很多。 田照东下台后,牛三立的日子不好过,是可以想见的。这牛三立倒也沉得住气,没有申诉、也没有抱怨,他是不是后悔?悔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 …… 郭运昌国字脸,有些前秃,这反倒给他增添了几分儒雅,但鼻子两侧的二道明显的“法令纹”,又显示这是一个能够掌控权力的人。还有一点让牛三立不解的是,郭运昌50多岁的人了,居然头发乌黑。 牛三立就想:“父亲也就50来岁,却已是满头花白。” 却没想到,郭书记其实也是有白发的,只是刚刚染过了而已! 郭运昌并没有在牛三立面前显示官威,而是很亲切地拉着他在沙发上坐下。 秘书关栋天给牛三立泡好一杯茶,出去了,临走之前,很有深意地看了牛三立一眼。 郭运昌再次打量着牛三立,很是满意地点点头,这才道:“三立啊,为什么一直不来见我?” 牛三立笑笑:“郭书记,您工作忙,我那敢打搅?” “是不敢来见我吧?” “是,”牛三立承认道,“我是‘待罪之身’,大家都在避开我,我那里敢乱说乱动?” “‘待罪之身’?”郭运昌重复了一句,讥讽地道:“你还知道你是‘待罪之身’啊?” 牛三立那敢再作声? 郭运昌看看牛三立,突然问:“你有没有去见过田照东?” 牛三立摇摇头:“没有。准备过些日子去看他。” 郭运昌脸一沉,道:“不准去见他,这个人,死有余辜!” 牛三立就很是震惊! 郭书记竟然是这样评价田照东的! 而且,郭运昌的神情一下子变得阴沉了! 牛三立呆呆地看着郭运昌,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郭运昌道:“你还想跟他保持联系?我告诉你,死了这份心!” 牛三立赶紧道:“是,我不去了。” 郭运昌这才点点头,缓和了一下语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