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这是风雨剑的起手势。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太过中正平和。

接这一剑的方法有很多,台下至少有二十个人能用不同的方法化解下来。

但是殷璧越没打算化解。

真元入剑,如溪流淌过干涸依旧的河道。倚湖剑仿佛变成了他手臂的一部分。

无数个日日夜夜压在胸口的大石,一朝粉碎,何其快哉?!何不酣畅?!

于是他足尖轻点,持剑而上,剑锋狠狠压下,如白鹤破风雨而出!

两剑相遇,撞击之间劲气激荡,晨雾避退!

从剑锋处飞溅的真元,如星火燃野,落在擂台上,发出‘嗤嗤——’的声响。

“鹤唳云端!”

同样的一招,威势与之前仿若天壤之别,让人不敢相信。

但依然不够。

两剑一触即分,殷璧越身形翻转落地,剧烈的炽痛顺着手腕传到经脉,如烈火烧过旷野。

余光看到台边榆树的位置,比起之前,他落地处靠后了半寸。

而钟山,依旧站在原地。

这种细枝末节很少有人发现,但那位叶城供奉看到了,并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境界差距代表真元输出的差距,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殷璧越骤然冷静下来,并重新开始计算。

心思电转,也仅在落地的瞬间,他便再次出剑。

钟山的眉峰微蹙。

谨慎细致,精于演算——这是他原先对殷璧越的判断。就像那场与何来的比试,先前所有受制于人,都是为了找到破绽,一招制敌。

但是刚才那一剑,好似全无谋划,仅是兴致所至。

不在他对这场战斗推演的任何一种情况中。

节奏被打乱,双方再次回到同样的□□。

只有瞬息间隔,殷璧越的剑就到了。

剑身覆着柔和的光晕,在空气中划过一道弧线,流畅而多姿,仿佛晨雾也被这一剑的美丽而吸引,汇聚在他剑下,像是江上的风烟。

剑在他手中,如一江春水,但剑光飞掠,已至钟山面门!

“‘烟笼寒水’!”

每个人都不懂,为何在迅疾猛烈的‘鹤唳云端’之后,倚湖剑竟然奇异的平静了下来。回到最初暖雨晴风的氛围中。

这道剑光并不如何威势可怖,反倒有种翩若惊鸿之美,钟山却退了两步。

两步之后挑腕落剑,只是挽了个剑花,好似站在夜泊的渡挥袖拂散江上风烟。

是风雨剑的收势——‘斜风细雨不须归’。

轻巧如燕,却有决绝的去意。在烟雾弥漫的寒江上展翅而去。

台下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莫名非常。

没有真元对冲的激荡,没有惊天动地的剑势,钟山和殷璧越在做什么?

各门派中修为稍长的弟子便纷纷开口解惑,

“殷师兄一剑‘烟笼寒水’看似轻盈,但飞掠的剑光无论是角度还是距离,都准确在毫厘之间,封死钟师兄所有来路,如迷雾封锁与寒江之上。”

“钟师兄不进反退,两步的位置走的妙极,找到百中取一的破绽,以‘斜风细雨不须归’破开迷雾。”

钟山一剑破雾,翻腕斜刺,身形陡快,好似轻飘飘的飞羽。

倚湖剑相击迎上,没有剑啸,只有飒然微风。

两人变招虽快,却不见迅疾猛烈的争锋,反倒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沧涯剑法‘风过寒潭’对羽衣剑诀第一式。

一时间,擂台上仿若时节变换,春雨如酒柳如烟,料峭的春寒伴着微凉的春雨。

但依然有人能看到美丽宁和之下的暗涌。

“他们两个的剑势精准至极,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真元被浪费,又在对方出剑时开始计算与破局。”

“两个人,都在用最小的代价出剑破剑,搏取对方先露出破绽的时刻。”

“谁的剑晚一分,谁的计算慢一步,局势就会顷刻改变!”

但仍有人不理解,钟山境界高于殷璧越,为什么也用这样谨慎的打法?

宋棠笑起来,对程天羽解释道,“精神和真元都以均匀的速度消耗,对手最不容易临阵突破。”

这是最稳妥的方法。

当殷璧越的神识和真元不足以支撑他计算和出剑,胜者只会是钟山。

说到底,还是境界差距,徒呼奈何。

四十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