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当然了,也不乏两面下注的,如hp、派拉蒙等等。

这场每时每刻都在烧钱的标准大战,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8年才以东芝公司宣布决定终止hd dvd播放器、录制器的开发,停止生产pc/游戏用hd dvd光碟机,并结束其hd dvd业务而告终。

别看两个以日本公司为主角的标准阵营,斗得你死我活、精彩纷呈,但讽刺之处在于,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并非完全是靠自己,而是美国的公司,比如好莱坞,甚至还有看起来不相关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

同时,据说青睐于蓝光大容量存储能力的色_情电影工业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不过这个因素,像其带动宽带互联网需求发展一样,无法摆到明面上来大肆讨论罢了。

彻底赢得高清视频标准之争的索尼,在往前倒二十多年的1980年代,却在录像机标准之争上栽了跟头,这里面未尝没有痛定思痛。

而唐焕这次到日本,自然知道去选择哪个标准才会稳赚不赔。(未完待续。。)

第0290章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从技术角度来讲,播放器、内容载体、存储格式三者当中,播放器操作内容载体,而内容载体服务于存储格式。

因此,录像机大体上跟着录像带的历史而进步,而各自为战的存储格式纷争则由来已久。

录像带系统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更早时期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

由于美国东部和西部时区不同,因此美国电视行业需要寻找一种设备记录下东海岸的电视节目,等到西部也到了节目播出的时间再播放。

以此为契机,rca、bce和ampex等多家公司,都参与了开发工作。

成立于1944年的美国存储设备制造商ampex,算得上这一行业的重要先驱之一,美国第一款实用的录音磁带和录像磁带,就是出自它的手笔。

在制作了多台实验性的设备后,ampex于1956年推出了第一款取得市场成功的磁带录像机。

该产品使用了两英寸即5。1厘米的磁带,被称为2‘ quadruplex 格式,“quad”的前缀,来源于其所使用的4个磁头,这种记录方式也被称为transverse recording——横向记录。

它录制ntsc格式时,转速为每分钟14400,pal格式时对应的转速则为15000。一盘标准影带的长度为4800英尺,可录制1个小时的电视节目。

2‘ quadruplex录像机虽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进入实用的电视录影带,但由于高达50000美元的价位。只有电视网以及最大的私人电视台。才能买得起它。

1959年。日本公司进入了这个领域,东芝研发出来一种不同于quadruplex,新的磁带记录方法 helical scan——螺旋扫描 ;可实现于reel…to…reel——卷对卷的磁带,这种形式基本上就是现在所流行的,世人所熟知的双磁头磁带结构。

索尼很快利用这项技术开始发力,它在1963年针对商务、医疗、航空和教育用途,推出了第一种reel…to…reel录像机2‘ pv…100,飞利浦的类似产品为1‘el3400。

这些应用属于专业领域。而第一个针对家庭应用的录像机同样出现在1963年,是uk nottingham electronic valve pany——英国诺丁汉电子真空管公司的telcan。

但是这个产品缺点太过明显,价格昂贵,一次只能记录20分钟,仅支持英国唯一可用的黑白格式,而且用户自行组装的时候,颇有难度。

可日本公司最善于解决这些问题,索尼在1964年推出了更成熟可用的家庭录像机cv…2000。

ampex和rca也随之在1965年针对家庭消费市场,推出了他们自己的,价位在1000美元以下的reel…to…reel黑白录像机。

以此同时。非封装盘式系统逐步演变为了盒式。

1970年,索尼与其它七家合作制造商一起开发了一个工业标准。即索尼u…matic系统,其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盒式录像带格式。

这种录像带使用3/4英寸——1。9厘米的磁带,最大播放时间为90分钟。

由于使用的方便性,u…matic很快横扫日本和北美市场的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