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部分 (第1/4页)

到了1985年,也就是去年,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ieee802委员会定义了一个标准——10broad36,用于规范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同轴电缆上建立一个10m的以太网。

唐焕自然有自己的技术推进节奏,没有必要跟着这些机构摸着石头过河地探索。

现在的互联网,之所以没有办法把速度飙起来,源于底层架构比以太网这样的局域网复杂不知道多少倍;而传统公用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使用自身的网络资源提供互联网服务,进一步加大了其中的复杂度。

从根本上来讲,把视角放到极致的微观——物理线路和上面传输的信号流,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编码、解码的转换,这也是it技术的终极奥义所在。不管是机械式、机电式、电子式,还是仍然处于科幻小说阶段的光电式、量子式计算机,只是工具不同而已,它们的演变只是为了提供更快的效率,转换此类数学上的编码和解码。

这些编码和解码属于软件成果,只要智力资源足够,就能推导出来;但转换这些编码和解码的运算器件,就要受制于硬件发展的客观水平了。

类似于唐焕麾下的研究中心已经推出了闪存这一产品,但现阶段只能简单用于板卡之类的固化程序存储,想不惜成本堆积出来一块固态硬盘也很困难,因为拿不出具备足够运算能力的主控制器。

现在互联网同样如此,各种方案里的编码解码和信号处理器运算能力相互制约,研究者们找不到一个最优的解。

唐焕就不一样了,他天生就有全局观,从原本时空几十年后成功的data…over…cableserviceinterfacespecifications——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即docsis倒推,便知道现在应该怎么找到解决方法了。

docsis大行其道的年代,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发展到了hybridfiber…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即hfc阶段。

它由光纤干线、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从有线电视台出来的节目信号,先变成光信号在干线上传输;到用户区域后,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分配器分配后,通过同轴电缆送到用户。

而现在,光纤技术的应用虽然开始得到极大的重视,但有线电视网络还处于cabletelevision——catv,即干线也由同轴电缆担任的阶段,首先就不需要hfc上电视台到光纤干线的电—光信号转换,以及进入用户区后的光—电信号转换,难度下来了一大截。

在诸如此类的层层分解下,再抛掉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即qos、voiceoverip——网际协议通话技术即voip、数据加密解密、网络安全等等暂时用不到或者可以稍后考虑的特性,唐焕终于得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符合现在客观条件的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互联网服务技术解决方案。

唐焕之所以肯花十几亿美元的资金,帮助泰德·透纳收购大都会媒体的有线电视网络,除了想让自己的势力进入传媒领域、好莱坞的娱乐产业和传媒产业联姻之外,也是奔着有线电视网络具备提供互联网接入的能力。

要知道,原本时空里再过个十来年,cablemodem逼着电信公司大力推动adsl技术来抗衡,并成为一种主要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方式。由此可见,它的潜力有多大了。

曾经去过硅谷库比蒂诺研发中心参观过的泰德·透纳,也是在唐焕关于此类前景的忽悠下,扩张透纳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络的脚步才如此近乎疯狂。

“你的cablemodem,现在可以提供的网络接入速度是多少?”泰德·透纳虽然不怎么懂高科技,但一些重要的指标还是了如指掌的。

“在当前的1。0版本技术标准规范下,cablemodem理论上可以提供320kbps的网络接入速度。”看到泰德·透纳一听到这个答案,两眼便好像冒起了绿光,唐焕连忙进一步强调道:“注意,这只是理论。”

“实际比理论再缩水,从百位数降到十位数够了吧?而现在电信商控制的公共电话网络所能达到的速度,还属于个位数。”兴奋的泰德·透纳,理所当然地推论道。

“你还真说对了,我的计划是,第一阶段,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的网络接入速度是14。4kbps,商业用户会再高一些。”唐焕点了点头,“过快的速度,对包括核心部件信号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