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部分 (第1/4页)

阿尔戈尔出身于政~治世家,他的父亲老戈尔曾经代表田纳西州,任1939年至1953年的联邦众议员,以及1953年至1971年的联邦参议员,他的童年时代自然随之生活在华盛顿这个政~治中心。

自然而然地,阿尔戈尔长大之后,选择子承父业进入哈佛大学,修读政~治学,为日后的政~治生涯铺路。

1969年,阿尔戈尔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了越战,于是在同年入伍,并曾经以军队记者的身份,进入越南战场。

等从战场回来后,阿尔戈尔又进入范德堡大学的神学院和法学院就读,还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

在28岁的时候,阿尔戈尔加入了美国国会,1977年到1985年期间担任众议员,1985年至今担任参议员。

另外,阿尔戈尔在1988年参加了该年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党内初选。参选时,他以最年轻的候选人年仅40岁,和中间派立场做为卖点,结果在美国南部赢得了总统选举提名。尽管该届初选最终还是落败,却获得了13。68%的得票率,在五位候选人中排名第三。

所以,履历光鲜的阿尔戈尔,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华盛顿精英,而唐焕对其率领的这次考察,自然也格外重视,何况对方正准备向美国国会提交一个与it行业密切相关、很有意思的法案《the_high_performance_puting_act_of_1991》《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即hpca。

在宽敞的会议室内,阿尔戈尔兴致很高地说到了自己起草《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的初衷,“198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亨利萨穆埃利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莱昂纳多克莱洛克,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让我了解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其就相当于信息世界的高速公路。”

莱昂纳多克莱洛克是今日互联网的雏形arpa的重要研发者之一,堪称互联网的开创者,他的报告自然分量十足得让政客们趋之若鹜。

对这位计算机科学家同样表达着欣赏之情的唐焕,注意到了阿尔戈尔在谈话当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词汇“information_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在各种学术讨论当中,至少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被一位政客反复引用,则不免透着一种稀罕的意味。

于是,唐焕有意地把“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概念抽出来,单独做为一个话题,试探地讨论道:“议员先生虽然不是专业it人士,但见解却非常高明。信息高速公路的路基,以前是电信网络,现在,则变成了计算机互联网,在这上面可以输送更加多样的数据形式,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被搔到痒处的阿尔戈尔,开怀大笑,“唐倡导的万维网,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大潮流。我们这次来,希望可以近距离领略到最新的成果,以完善《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

从首富先生的角度看,《1991年高性能计算法案》可不仅仅是阿尔戈尔等人的政绩,它还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商机,一旦被国会通过,就会得到成百上千亿美元用于基础建设的拨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整个it行业向前发展,自己这个受益者,当然要积极配合了。

所以唐焕爽快而又自信地回答道:“我保证,议员先生看到的成果,绝对是最新的,因为它们要等到稍后的dex拉斯维加斯秋季展,才会做面向公众的介绍。”

“我早就对声望直追贝尔实验室的哲儒研发中心向往不已了。”迫不及待的阿尔戈尔,用委婉的方式催促道。

首富先生哈哈一笑,亲自做起了向导。

为了加深参观的直接印象,第一个成果演示,选择了才出炉不久的快速以太网。

唐焕侃侃而谈道:“现阶段,以太网已经超过了ibm的令牌环网,成为局域网最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案。其主流标准是1980年代初期制定的10mbps以太网;我们在此基础上,推出快速以太网,将网络速度提升10倍,达到100mbps,并同时支持双绞线和多模光纤。”

大致地介绍完后,唐焕把这些技术门外汉带到电脑前,通过万维网上的应用,来让他们明白100mbps速度的以太网,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简单来讲,理想状态下,快速以太网上的两台个人电脑,如果相互拷贝文件,那么能够达到每秒12。5mb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