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及其他军政官员的良好关系,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1968年,林绍良经营的“美卡有限公司”和“宇宙之塔公司”,获得了政府给的丁香进口专利权。早年,他靠丁香起家,现在丁香又为他赚取更加丰厚的资产。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丁香大王”。 接着,林绍良又向面粉进军。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政府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进口面粉,给国家造成很大负担。1969年,林绍良向政府建议在国内建立面粉加工厂。他的请求很快得到政府批准,并给了他拥有全国面粉生产2/3的专利权。林绍良自筹了资金,还在国家银行得到一大笔贷款。在雅加达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到80年代中期,林绍良的面粉加工厂已能满足国内面粉需要量的80%,成为亚洲最大的面粉公司。 从1975年起,林绍良开始投资水泥生产业,目前所有该类企业合称“印度尼西亚洋灰�水泥 公司”,是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现在印尼已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林绍良的水泥产量占整个印尼总产量的60%以上。 80年代初,林绍良又开始进军重工业。1983年初,林绍良联合另一华人企业家,投资8亿美元建立了芝勒贡大型轧钢厂,成为东南亚第一家年产钢材85万吨的轧钢厂,结束了印尼主要依赖进口钢板的局面。 此刻,他早年建立的中央亚细亚银行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除了在香港、澳大利亚等城市设立分行以外,中央亚细亚银行还与国际一些著名的大银行组成多国金融公司,经营中长期贷款业务。有了雄厚的资本和良好的信誉,1977年它被印尼政府批准为印尼10家外汇银行之一。目前,中央亚细亚银行同世界上20多家大银行有通汇协定,成为世界第六大银行。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亚细亚银行已打入了美国金融界,1982年它控制了旧金山爱尔兰银行股份中80%的股权,林绍良从而被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月刊称为“世界银行巨头”。 到今天,林绍良的事业正向多元化发展,经营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拥有纺织、水泥、化工、电子、林业、渔业、航运、保险、金融、房地产、黄金宝石、酒楼饭店、医疗器材、电讯设备、钢铁等行业。林氏集团的活动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下属60多家公司企业,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香港、利比里亚、荷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跨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财团,由此他又多了一个称呼——“亚洲的洛克菲勒”。 50年的时间,林绍良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其速度是惊人的,当然不可否认,他与军方的关系为事业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林绍良善于抓住机会,有胆有识,有慧眼,而他战后的发展更是与印尼的经济发展不可分割,林绍良的集团四面出击,多种经营可以说为印尼填补了多项空白,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赚得了巨额利润,但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nbsp&nbsp&nbsp&nbsp 。 想看书来

印尼巨鳄(3)

扎根印尼,立足于国计民生,努力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为政府排忧解难,这是林绍良经营思想中的核心部分,也为他赚取大量利润取得强有利的保证,一家菲律宾报纸说:“林绍良的企业起到了‘应民族经济之所需,补民族经济之缺’”的作用,这样,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又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随着印尼的振兴,林氏集团无疑会大发展。 林绍良自己也经常说:“创基立业,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努力”,“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林绍良才从底层的小贩奋斗成为一位华人为之无比敬仰的企业家。 成功秘诀 一半机遇,加上一半奋斗。 总能与人交上朋友,包括政府首脑。&nbsp&nbsp&nbs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聚财之神(1)

聚财之神——蔡万霖 财富档案 从1989年到2002年,蔡万霖一直被《财富》杂志评为台湾首富,台湾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霖园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有“聚财之神”的美名。其个人财富超过60亿美元,而其整个家族的资产总值则高达3000亿美元。 企业类型 银行业。 成长记录 说到台湾的超级富豪家族,总不出辜振甫的辜氏家族、王永庆的王氏家族和蔡万霖的蔡氏家族。它们控制了整个台湾的经济命脉、甚至于政治大权。而在这些家族中,蔡氏家族是目前台湾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族,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