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1)正确认识自己

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对于自己的思想、情操、能力的估计常常不是过高就是过低。青年人对自己的认识过高的居多,喜欢用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夸大自己之长,掩盖自己之短,容易沾染盲目骄傲自满的情绪。其结果,必然是既看不起别人,又抓不紧自己。可见,要抓紧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

(2)严格要求自己

就是说,要抓紧纤绳,不能让小船放任自流。随波逐流固然轻松愉快,但长此以往就要被生活的波涛吞没。有的朋友也知道放纵自己不好,但他想:“先放纵自由一段时间,待以后再抓紧也不迟。”然而,要回过头来,抓紧自己,那是很难的,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顺流而下,而且你已经倒退了一段路程,要赶上船队,要走在时代的前头,谈何容易!

(3)彻底战胜自己

一个强有力的人,正是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要纠正偏见,改变习惯,克服弱点,主宰感情,驾驭性格……总之,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弱点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战胜自己的弱点。

(4)培养抓紧自己的自觉性

首先,要有一种紧迫感。只当来日不长,要赶快去做。其次,要有具体的目标。托尔斯泰有一条生活准则:“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最后,要善于自我反省,要知错就改,及时起步,埋怨、叹息、绝望、后悔、急躁都没有用处。

必须把握现在的时间

必须把握现在的时间

富兰克林是奥格·曼狄诺极为推崇的人物之一。

1717年,富兰克林的哥哥詹姆士在波士顿开办了印刷所。12岁的富兰克林和詹姆士签订了学徒合同,按照合同,小富兰克林学习印刷手艺直到21岁,学徒期间,只得到膳宿和衣服,直到最后一年,才能得到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资。

富兰克林是十分爱好学习和珍惜时间的。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富兰克林的自学只能在晚上下班后或早晨上工之前,或是在星期日。为了更多地进行学习,富兰克林尽量减少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当时,他尽管认为做礼拜是人们应尽的义务,但还是常常设法从父亲的催督下躲避参加,独自一人留在印刷所,在练习写作和读书中自得其乐。在16岁那年,富兰克林偶然读到一个名叫特莱昂的人写的一本宣传素食的书,打算实行素食。一天,富兰克林向哥哥提出,把每月伙食费的一半交给他,由他自己来办理伙食。这样,富兰克林每顿饭以一块饼干或一片面包,一把葡萄干或一块果馅饼和一杯清水充饥,由此从伙食费中省出钱来买书。而且,每到吃饭的时间,其他人离开印刷所以后,富兰克林草草吃过东西,便可以利用剩下来的时间读书。素食使富兰克林获得了买书的钱和看书的时间,他的学习进度加快了。

就这样,仅仅上过两年学的少年富兰克林在早早地当起了学徒去挣自己的面包的同时,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的生涯架设了最初的牢固的梯级。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像富兰克林一样非常注重时间。

据《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记载:英国女作家玛·科明是马克思女儿爱琳娜的好朋友。她在一篇回忆录中记载了1881年与马克思交往的一个场面。她写道:

记得有个星期日吃午饭的时候,我去晚了。主人马克思非常严厉地责备我。听了我解释也摇头。“用解释来纠正错误,那纯粹是浪费时间。”他用低沉的嗓音嘟囔着,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可是,偏就这样浪费掉了。自己的时间根本不珍惜,可别人的时间呢?譬如说我的时间呢?老天爷,这要负多大的责任呀!”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我们在赞叹成功者成就大小时,实际上是使用了时间这个尺度。伟人们有限的一生中,做出了超越常人的贡献,这就是他们伟大之所在。我们赞叹莎士比亚的伟大,常常想到他一生写了和翻译了600多万字著作。我们赞叹爱迪生伟大,也常离不开他一生有1000多项科学发明。

人才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前进,在时间中改造客观世界,在时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人才对各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人才创造的各种成果,必须经过时间来鉴定。时间,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