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在适当的时候,常常向自己输入正面积极的言辞,例如一早起床,就自我提醒1次,叠被时再重复1次,洗脸对镜子作第3、4次提示,走路、等公共汽车是第5第6次。每天一有空闲就自我肯定一番,自信自然而然深深在心里扎根,沉睡的机能也一定会清醒过来,发挥它强大的潜力。

许多哲学家曾经说过,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但他们大多数都不曾指出人类能够自主命运的真正理由。说真的,人之所以有主人的地位,尤其是经济主人地位,能够驾驭环境,自主成败,是因为他可以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特别是自我暗示这个工具。

而自我暗示,就是自我形象的创造或改造了,你创造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创造财富,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造命人”!

詹姆斯·E·艾伦在《思考的人》一书中写道:

“在这个年代所揭示的所有关于灵魂的美丽的真相中,最令人兴奋和最能带来憧憬与信心的莫过于此——那就是人是思维的主人,是性格的塑造者,是状况、环境和命运的创造者。

“作为一个有智慧和爱的生命,作为自己思想的主人,你手中握着通向各种境遇的钥匙。人本身就具有那种转变和重塑的力量,由此他可以使自己成为他愿意成为的形象。

“人永远是主人,即使当他在最虚弱和最孤独的境地,他也是自己的主人。只不过当他虚弱和堕落时,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家业’管理不当的愚蠢的主人。当他开始反省自己的状况,开始辛勤地寻找自己的生命所依据的法则时,他就变成了一个聪明机智的主人,以智慧来引导自己的精力,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充满希望的事业上,这样才是清醒的主人。”

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奇特的故事,可以说明信念的魔力。

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造人玛丽·贝克·艾迪,当时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以后有31年之久,都没有再见到他。

因为自己的健康情况不好,她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路时突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她不停地痉挛,医生甚至认为她活不久。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玛丽·贝克·艾迪打开《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枚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地好了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奥格·曼狄诺指出:“只要改变自己的信念,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信念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事业。

成功者能终年一致地施行有效的做法以达成美梦,但到底是什么使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全心投入各种各样事务中呢?

是信念的力量!要取得成功,除了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有强烈的信念。信念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要在4分钟跑完1英里(约1609米)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著名的短跑名将罗杰·班纳斯特却做到了。

他之所以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是得益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是归功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在脑海里多次模拟4分钟跑完1英里,长久下来便成为一种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完成这项使命。

他果然做到了大家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谁也没有想到,在班纳斯特打破记录的第二年里,竟然有近400人先后也都达到这项记录。

奥格·曼狄诺指出:有了班纳斯特这样的信念,人就能够发挥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