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秋去冬来》'一个由家庭主夫蜕变成职业男性的全过程,家变情变→种种改变(文章略显松散,但自强睿智的主角令人喜爱)' by 楚秋

……

转载推荐——

小秋和小叶从小一起长大,同居7年,感情稳定,还收养了一个孩子。然后无意得知原来小叶包了一个小情人大半年。小秋当然不肯放过,两人争吵起来,小秋毅然决定分手。分手后,小秋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开始崭新生活,找到自己的家人,做起了编辑。

这个作者,粉有意思。他的文,写文风格伶俐,写事写人都很有条理,清楚明白的说明道理。文中无论有多少极品,总有主角是懂得人情世故。

本文一开头,很平常,爱人在外面有了新欢,然后这个新欢还找上门来挖墙角。其实小叶后来对自己小情人还真算狠的,一句解释没有就让小情人滚蛋,小情人自杀的时候还让秘书送把刀过去。在一般小三文中,小叶的表现已经绝对够挽回感情了。当然,不能否认小秋智商高处理得当:他在和小三见面的时候就录音了,所以小叶连找借口都不能。其实吧,我一直不太了解那些单身跑去跟小三谈判的人,如果没有像小秋那样采用保护自己的手段用于以后跟爱人的谈判,单单跑去听一堆废话让自己恶心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小秋坚决分手,也不是因为感情出轨伤害,而是这个男人的智商已经太低了,完全不是当初爱上的那个人了。人一旦愚蠢,就会不停的作愚蠢的事,就算想和好,也必须避避这个倒霉的风头,不能把自己扫进去。

而小秋能那么快决定分手,还是看到另外一对跟他们情况很类似的恋人的结局。那个小受更惨,完全是被扫地出门。

文章中有很多相当精辟的话,颇有点一针见血的味道。

最后我想谈谈收养孩子的问题。

gay无法生育,所以如果能够收养一个孩子,就可以认为达到传宗的同等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从很久之前,任何一个无法生育的家庭都要面对。在古代,可以过继自己兄弟姐妹的孩子。中国的风俗普遍认为,既然要过继收养,反正花费是一样的,找亲戚的孩子不是更好么,有血缘关系也显得更容易亲近。本文中的两对恋人,一对是收养自己的侄子,一对是收养自己的私生子,不能不说都有点这方面的考虑。结果呢?收养侄子的这对,小孩才7岁,考虑问题很实在,他觉得跟在这个gay家庭里他能得到的东西最多最划算,所以他也利用亲情来呼唤小秋回家。收养私生子的这对,小孩觉得妈妈无可替代(当然孩子的思想很大程度受小攻的影响),所以他也希望有一个父母都在的家庭,最后欢乐的跟妈妈走了。6年,养了两块叉烧。为毛如此失败?如果收养这个方法如此失败,中国5000年来为何始终不绝?

其实,在古代,当一个家庭没有儿子来延续香火而必须过继一个孩子,有不少精明的父母会收养族中孤儿,为的就是这个孤儿没有后台,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出只孝顺自己的儿子。

我琢磨,喜欢收养亲戚孩子的多半是父亲,而喜欢收养孤儿的多半是母亲。仔细一想就知道,因为在中国夫妻分手,如果是父亲亲戚的孩子,母亲基本上无法带走,争抢起来实力悬殊;而如果是孤儿,还可以凭借父母谁对孩子更好来争夺孩子。

结论:如果是gay家庭,在无法保证将来一定在一起,收养孩子最好不要找跟一方有血缘关系的。尤其如果一方在这段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加不要收养跟强势一方有关联的孩子,否则很容易白白付出。 【推荐人:nmav 于2010…08…31(本文连载时)】

……

【68回帖合集】换攻换的好!最恨渣和圣母!故事情节不温不火,挺舒服(是否三观不正,诸位讨论如内所示) (1票 143点)

主贴:《秋去冬来》'一个由家庭主夫蜕变成职业男性的全过程,家变情变→种种改变(文章略显松散,但自强睿智的主角令人喜爱)' by 楚秋 直接上帖 回帖树 整树1帖

这篇文有的东西很值得女人好好学,因为够现实。记得,永远不要做黄脸婆。圣母也不用了 【未央】 2010/12/14 23:21 (142字 44点)

绝对是好文,虽然真的很罗嗦

还有一点点偏激的迹象

但是其实是真正的道理

就是口气稍微尖刻了点儿

但是这样的说明很深刻啊

太现实了,落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