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目前向我们分析咨询部提出意见的有好几个公司机构,青钰、万贝、盈意,就连克达、汇丰几个大集团的下属机构也有意向……”余荣在雷昊看文件的时候,不停插话解释。

“业内现在的大数据市场很繁荣,但也呈两极分化现象,权威机构不愁客户,普通研究所只能捡些残羹剩饭,我们公司比较特殊,基础也是意外的好。”余荣继续争取着,心里面有些忐忑和期待。

雷昊看着文件,嘴边却是有些微笑,金融业里面,研究分析机构的强大是超乎外人想象的。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件事:交易所很多都是研究分析机构蜕变出来的。

纳斯达克、百慕大等等交易所,它们其实也有分析报告出售给各大机构,这个领域只要做到顶尖,利润不敢说超过投资部门,但影响力和作用却超乎想象。

雷昊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要尝试着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让市场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运转。

“青钰那边,我们现在拿一堆废纸当研究报告卖,他们也会接受。”雷昊开了个玩笑。

“是啊,青钰拥有的股份,在雷霆眼里,就是拿着金山却毫不设防的仓库,我们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余荣拍了个马屁,道:“谁能知道,雷总你短短时间内就让对赌协议成了勒在青钰脖子上的绳子呢。”

“他们赚得比普通投资人多,我没坑秦总。”雷昊摇了摇头。

当初和青钰签订合约,其中期权是美式的,行权价是达标线的实时行权价,也就是说,只要完成合约条款,雷昊需要给出的价格是固定的。

现在看起来青钰是比普通投资人赚得多,但距离合约签订才过了多久?这笔钱还需要被雷昊用多三个季度左右,能创造多少盈利?

况且,青钰虽然有股份,但股权却没拿到手,雷昊只要愿意,行权收回全部能收回的股份,再耍点小手段……比如说接受自己的注资来稀释青钰的股份,多玩几次,青钰就要哭爹喊娘。

“秦玄德本来是想用一年的时间来观察和发展,却没想到,世事难料咯。”想起这份合约,雷昊眼里就有些骄傲的神采。

现在的秦钰,肯定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虽然帮青钰赚了不少钱,但最大份的利益却从手指缝溜走,就连最后10%的股份,能否留得住还得看雷昊的眼色。

这就尴尬了,傻子都知道,雷昊对公司的掌控欲强大无比,他能忍得住不吃掉青钰最后那10%的股份?

假如吃掉了,也合情合理,因为你青钰的付出远远少于得利,怪不得对手要降低你的持股比例。

雷昊知道的是,最近一段时间,青钰一直在尽力展现自己,雷霆投资但凡有任何需要,青钰就是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他能出力的机构,原因就在于……他心虚。

“股份我肯定是要收回的,但是合作关系不会断掉,”雷昊继续翻阅着文件,同时稍微分心思考着公司的发展:“秦钰以为他是来扶持雷霆投资的研究分析部门,我就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分析报告不愁买家!”

“现在心虚的是青钰,接下来,克达、汇丰、保诚、渣打……任何机构,我都要他们在雷霆面前心虚!”

“但这里面的度,却要把握得好。”

良久,看完了文件,抬起头来,雷昊看到余荣眼里的紧张的期待,很快给出了答复:“可以。”

“yes!”余荣兴奋的挥了挥手,他以前做过这方面的业务,计划书也做得很好,不仅该列出的条款都列出来,还猜中了雷昊的心思。

中长线少做,侧重短线,以周或月为周期出分析报告,在不给投资部门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将这些分析报告出售给客户。

但是,这个领域的竞争性可不低。(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确定的变化

分析报告不是数学题,文件中肯定会夹杂着人的主观看法,同一个因素,在不同机构眼里会有不同的变量、作用力。

阅读这些报告的人也都是业内精英,就如果看报纸一样,头版头条要细细品读,头版其他信息要粗略翻阅,其他板块可能就是稍微扫一眼,如有重点就阅读,没有的话就丢一边。

雷昊现在就是这样,他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大叠的文件资料,其中分析报告占到的比例不低,假如全部仔细阅读,一阵天都不用做其他事情了。

所以,分析报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等,都需要研究机构自己把握,公信度有了、竞争力强了,其他金融机构自然会把你的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